2025 年的饮品圈,抹茶无疑是最 “长青” 的顶流。从清明前后十余个品牌集中上新点燃第一波热度,到 “Lisa 同款” 喜茶三倍厚抹茶引发全球门店爆单,再到入秋后古茗、奈雪、茶百道等头部品牌集体加码 “浓系” 抹茶新品,这款看似早已熟悉的原料,正跳出 “春夏专属” 的标签,在秋冬季节掀起更猛烈的消费热潮。

不同于以往靠 “小清新” 出圈的路径,今年秋冬的抹茶新品彻底转向 “浓郁风”,从搭配组合、品质标准到应用场景,都呈现出全新的爆款逻辑。当 “千目研磨” 成为原料标配,当米麻薯、干酪取代传统小料,抹茶正在被重新定义,而这场 “浓抹茶” 热潮的背后,是品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捕捉,更是饮品行业对原料价值的深度挖掘。
秋冬抹茶 “集体爆发”:头部品牌扎堆上新,“浓系” 产品成主流
入秋之后,饮品行业的 “抹茶浓度” 直线飙升。9 月刚过,从平价赛道到中高端市场,几乎所有头部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抹茶,且每款新品都紧扣 “秋冬适配” 的核心,彻底打破了抹茶 “只适合春夏” 的固有认知。
9 月 3 日,沪上阿姨率先拉开秋冬抹茶战幕,推出 “千目抹茶芝芝米麻薯” 和 “千目抹茶生椰大福” 两款新品。前者将超千目抹茶与软糯的米麻薯、绵密的芝士奶盖结合,入口先是芝士的咸香,接着是抹茶的微苦,最后是米麻薯的糯感,三重口感层层递进;后者则用生椰乳中和抹茶的苦味,搭配奶冻提升顺滑度,让 “浓郁” 中多了一份清新,上线后迅速成为门店热销款,社交平台上 “一口沦陷” 的好评不断。
紧随其后,9 月 5 日奈雪的茶推出 “浓抹干酪米布布鲜奶茶”,把抹茶与干酪、米布进行创新组合。干酪的醇厚完美中和了抹茶的微苦,米布则带来类似布丁的绵密口感,奶茶底的加入让整体风味更显浓郁,不少网友喝完直呼 “好喝到姥姥家”,甚至有人专门为这款产品跨城下单。
9 月 11 日,古茗一次性推出 “生椰抹茶麻薯” 和 “抹茶开心椰” 两款新品,直接瞄准秋冬消费者对 “温暖与饱腹” 的双重需求。生椰乳的甜香与抹茶的清香融合得恰到好处,麻薯的加入不仅提升了饱腹感,还让口感更显丰富,上线首周就进入门店热销榜前三。仅仅 8 天后,古茗又加码推出 “双重芝士抹茶”,用原创车达芝士碎搭配芝士奶盖,打造 “双倍浓郁” 的体验,进一步巩固抹茶品类的市场份额。
9 月 16 日,茶百道的 “千目咸法酪” 横空出世,成为这波抹茶热潮中的 “黑马”。超千目径山抹茶搭配咸香法酪,既有抹茶的醇厚,又有法酪的咸香,甜咸交织的口感直击消费者味蕾,社交平台上 “必须焊死在菜单上” 的呼声不断,不少门店甚至出现断货情况。
除了这些头部品牌,中小品牌也在积极跟进。茶救星球推出 “一抹厚顶” 和 “抹香柚子奶”,前者在顶部加入厚实的抹茶奶盖,后者则用柚子的酸甜平衡抹茶的浓郁;蜜雪冰城则选择回归经典,重启抹茶冰淇淋、抹茶摇摇奶昔等产品,以高性价比抢占下沉市场;就连星巴克也不甘示弱,升级了全线抹茶系列,用超千目研磨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推出多款抹茶拿铁及星冰乐,吸引咖啡与抹茶双料爱好者。
回顾今年的抹茶热度,从春天到秋天,几乎没有断层。清明前后,奈雪、古茗、益禾堂、乐乐茶、茉莉奶白等十余个品牌就曾集中推新,将抹茶从 “小众原料” 拉回大众视野;随后 “Lisa 同款” 喜茶三倍厚抹茶引发全网跟风,不仅带火了喜茶自身,更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抹茶的市场潜力。而这波秋冬热潮,显然不是偶然,而是品牌经过市场验证后的集体选择,也标志着抹茶正式突破季节边界,成为全年通用的核心原料。
抹茶爆款逻辑迭代:从 “小清新” 到 “浓系风”,三大变化重塑消费认知
在饮品行业,抹茶并非新原料。早在奶茶 1.0 时代,抹茶就已经出现在冬季热饮菜单中,当时的经典搭配是 “抹茶 + 红豆 + 布丁”,靠 “高糖 + 多料” 来平衡抹茶的微苦,主打性价比与饱腹感。但今年的抹茶热潮,尤其是秋冬季节的 “浓系” 新品,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从搭配、品质到应用场景,抹茶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 “价值升级”,而这背后,是三大核心变化在重塑消费者的认知。
变化一:搭配组合迭代,米麻薯、干酪成 “新搭子”
春季的抹茶新品,大多走 “清爽路线”,常见搭配是抹茶 + 绿茶底 + 少量小料,主打 “解腻、清新”,比如奈雪春季推出的抹茶绿茶、古茗的抹茶青提等。但到了秋冬,消费者的口感需求从 “清爽” 转向 “浓郁、温暖”,品牌也随之调整搭配策略,米麻薯、干酪、生椰乳等 “浓系” 食材成为抹茶的新搭档。
“抹茶 + 糯感小料” 的组合在今年秋冬全面爆发。沪上阿姨的千目抹茶芝芝米麻薯、古茗的生椰抹茶麻薯,都将米麻薯作为核心小料。米麻薯不同于传统的珍珠、椰果,它的口感更软糯、更细腻,与抹茶的微苦搭配时,既能中和苦味,又能增加口感层次,带来 “咀嚼的满足感”,非常符合秋冬消费者对 “温暖与饱腹” 的需求。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评价:“秋冬喝一杯加了麻薯的热抹茶,整个人都暖和了,还不用额外吃点心。”
除了糯感小料,“抹茶 + 浓郁乳品” 的组合也成为主流。奈雪的浓抹干酪米布布鲜奶茶加入干酪,提升了整体的乳香浓度,让抹茶的苦味变得更柔和;茶百道的千目咸法酪用咸香法酪替代传统奶盖,咸甜交织的口感更具记忆点;古茗的双重芝士抹茶则直接用 “芝士碎 + 芝士奶盖” 的双重组合,打造 “浓郁天花板”,吸引了大批芝士爱好者;就连主打小众路线的九十葉,也推出琥珀抹茶黄油牛乳,用黄油的醇厚提升抹茶的层次感。
这些创新搭配,不仅改变了消费者对抹茶 “清淡” 的固有印象,更体现出品牌的研发思路 —— 不再是简单的原料叠加,而是通过食材重组,精准匹配季节需求。正如益禾堂国际供应链总监代小鹏所说:“秋冬季节,消费者更需要有‘包裹感’的口感,浓郁的食材与抹茶结合,正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变化二:品质标准升级,“千目研磨” 成核心卖点
以往品牌推广抹茶产品,大多聚焦 “颜值”,主打 “抹茶绿” 的视觉冲击,比如抹茶星冰乐、抹茶冰淇淋等,靠鲜亮的绿色吸引消费者拍照打卡。但今年,尤其是秋冬的抹茶新品,品牌的宣传重点从 “颜值” 转向 “品质”,“千目” 成为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成为衡量抹茶品质的核心标准。
“目” 是指抹茶粉筛网每英寸上的孔眼数目,目数越高,孔数越多,筛出的抹茶粉就越细腻,口感也越顺滑,苦涩味越淡,香气越浓郁。普通抹茶粉的目数通常在 200-400 目,而 “千目抹茶” 的目数达到 1000 目以上,部分品牌甚至推出 “超千目” 产品,目数超过 1200 目。
沪上阿姨在推广千目抹茶系列时,明确表示原料来自 “中华抹茶之源” 浙江径山,选用一级千目抹茶,粉质细腻、微苦醇香,还在宣传中强调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抹茶的顺滑”;茶百道的千目咸法酪、奈雪的浓抹干酪米布布鲜奶茶,都主打 “超千目径山抹茶”,将 “千目” 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星巴克更是全面升级抹茶系列,以原叶整茶为原料,经超千目微米研磨工艺处理,在宣传中突出 “细腻无颗粒感” 的口感优势。
品牌对 “千目抹茶” 的追捧,背后是消费者对 “健康、高品质” 饮品的需求升级。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不再只关注口感,更在意原料的品质与来源。“千目” 作为一个具象化的品质符号,既能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差异,又能传递 “高端、健康” 的价值,帮助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沪上阿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选用千目抹茶,不仅是为了提升口感,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饮品的需求,让抹茶产品更有竞争力。”
变化三:应用场景拓宽,抹茶从 “基底” 走向 “全场景”
过去,抹茶在饮品中的应用相对单一,大多作为 “基底” 使用,比如抹茶拿铁、抹茶奶茶等,主要功能是提供风味与颜色。但今年的抹茶新品,打破了这种局限,抹茶的应用场景被全面拓宽,既可以作为小料,也可以搭配水果,甚至能与咖啡融合,真正实现了 “用到哪里都不违和”。
在小料应用上,品牌开始将抹茶制成奶盖、布蕾等形态。奈雪的浓抹干酪米布布鲜奶茶,将抹茶制成翠绿奶盖,覆盖在米布和奶茶之上,形成清晰的分层,不仅颜值高,还能让消费者每一口都能同时尝到抹茶、米布和奶茶的风味;茶救星球的 “一抹厚顶”,在顶部加入厚实的抹茶布蕾,布蕾的绵密与抹茶的醇香结合,成为产品的核心记忆点;还有品牌推出抹茶丸子、抹茶冻等小料,让消费者在喝奶茶时能 “嚼到抹茶味”。
在水果搭配上,抹茶与水果的组合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抹茶草莓、抹茶芒果,今年还出现了抹茶柚子、抹茶椰子等创新搭配。茶救星球的 “抹香柚子奶”,用柚子的酸甜平衡抹茶的浓郁,清爽又解腻;部分小众品牌还推出抹茶牛油果饮品,牛油果的绵密与抹茶的醇厚结合,主打健康低脂,吸引了大批健身爱好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抹茶与咖啡的 “跨界融合” 也成为新趋势。部分品牌推出抹茶拿铁咖啡,将抹茶的清香与咖啡的醇厚结合,既保留了咖啡的提神功能,又增加了抹茶的风味层次,吸引了咖啡与抹茶双料爱好者。有消费者评价:“以前喝拿铁只选原味,现在发现抹茶拿铁更有味道,早上喝一杯,又提神又满足。”
益禾堂国际供应链总监代小鹏表示:“经过市场长期沉淀,今年品牌都在尝试抹茶更多元的应用组合。” 这种多元化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抹茶的产品矩阵,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让抹茶从 “单一风味” 转向 “全场景适配”,进一步扩大了消费群体。
抹茶的 “长期主义”:价值挖掘远未到天花板,未来创新有两大方向
从今年各品牌的动作来看,抹茶虽然已经掀起多轮热潮,但它的价值挖掘远未到天花板。作为一款适配性强、风味兼容度高的原料,抹茶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的需求,还能为品牌提供持续的创新空间。而要让抹茶保持长期热度,还需要在香气创新与颜值突破两个方向上持续发力。
首先,抹茶的 “自然生命力” 仍是其核心吸引力。沪上阿姨相关负责人就提到,抹茶风味鲜醇,与牛乳、芝士等 “浓郁” 食材的适配度高,这让它跳出了 “专属春夏” 的认知局限,秋冬产品开发潜力十足。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保留抹茶本身的风味,避免被其他食材掩盖,是品牌需要关注的重点。益禾堂国际供应链总监代小鹏强调:“保留抹茶本身的海苔香很重要,复杂的搭配不能掩盖其自然风味,否则就失去了抹茶的核心价值。”
其次,香气创新是抹茶突破的关键方向。目前市场上的抹茶产品,大多以 “海苔香” 为核心风味,虽然经典,但长期下来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代小鹏提出:“除了保留经典海苔香,能不能通过工艺改良,开发出更多元的香气?” 比如通过调整研磨工艺、控制烘焙温度,让抹茶呈现出坚果香、花香等不同风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能实现香气的多元化,抹茶就能覆盖更广泛的消费场景,比如推出适合早餐的 “坚果香抹茶”、适合下午茶的 “花香抹茶” 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最后,颜值突破能为抹茶带来更多流量。虽然今年品牌的宣传重点从 “颜值” 转向 “品质”,但颜值仍是饮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目前抹茶产品的颜值大多集中在 “绿色” 上,虽然经典,但缺乏新意。代小鹏建议:“除了大家熟悉的绿色,抹茶能不能通过元素搭配做出更惊艳的视觉效果?” 比如通过分层技术,让抹茶与其他食材形成渐变色彩;或者在杯身设计上融入抹茶文化元素,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甚至可以推出 “季节限定色”,比如秋冬推出 “深绿 + 暖黄” 的搭配,呼应季节氛围,吸引消费者拍照打卡,通过社交传播带动销量。
长远来看,触达更多消费者、降低接受门槛,是抹茶产品创新的核心目标。目前仍有部分消费者因为 “苦味” 对抹茶望而却步,品牌可以通过调整配方、优化工艺,在保留抹茶风味的同时,降低苦味,让更多人接受;同时,也可以推出 “抹茶入门款” 产品,比如抹茶冰淇淋、抹茶小料等,让消费者从低浓度、小分量开始尝试,逐步培养消费习惯。
从春夏到秋冬,抹茶的热潮不仅是一场原料的狂欢,更是饮品行业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响应。当 “浓系” 成为主流,当 “千目” 成为标准,当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抹茶正在从一款普通原料,成长为饮品行业的 “长期主义者”。而对于品牌来说,只有持续挖掘抹茶的价值,在风味、品质、颜值上不断创新,才能在这场 “抹茶热” 中持续领跑,让抹茶真正成为全年热销的核心品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