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 “坚决不做”,戳破行业虚假繁荣的遮羞布

9 月 28 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的表态,成为搅动汽车行业的 “深水炸弹”:“我们要高质量获得市场占有率,但不能造假,坚决不做对行业和自身过度伤害的事”。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下汽车业 “订单注水” 乱象的精准狙击。

正值 “金九银十” 销售旺季,车企密集晒出的 “预售过万”“订单破十万” 数据背后,早已暗藏猫腻。《经济日报》9 月 27 日的社论直指核心:部分企业通过模糊 “小订” 与 “大定” 界限、员工自刷订单、甚至将新车注册为 “零公里二手车” 等手段制造虚假繁荣。蔚来创始人李斌此前更直言:“若按公布订单计算,全国汽车年销量早破 1 亿辆”,戳破了数据膨胀的假象。

这种 “数字游戏” 正在侵蚀行业根基。2024 年,仅 “零公里二手车” 市场规模就超 110 万辆,而经销商库存已达 350 万辆,库存天数飙升至 57 天。虚假数据不仅误导消费者决策,更扭曲了供需关系 —— 某新势力品牌曾宣称 “预售订单 8 万辆”,最终月交付不足千辆,导致产能规划失当,深陷资金链危机。正如魏建军所言,这种短期投机 “既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也会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真实数据背书:长城 “高质量市占率” 的底气何来?

魏建军敢于公开 “反水” 行业潜规则,根源在于长城汽车扎实的经营基本面。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8 月长城销量达 115,558 辆,同比增长 22.33%,创下历史最佳 8 月成绩;1-8 月累计销量 789,719 辆,同比增长 5.94%。更关键的是,其增长结构呈现 “高质量” 特征:

  • 新能源成增长引擎:8 月新能源车型销售 37,495 辆,同比激增 50.92%,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 海外市场突破:单月海外销量 45,166 辆,同比增长 11.65%,印证全球化战略成效;
  • 高端化见效:售价 29.98 万元以上的魏牌车型持续放量,推动品牌溢价能力提升。

这种增长并非偶然,而是长城 “ONE GWM” 全球战略下长期主义的结果。该战略明确提出 “追求有质量的市占率”,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话语权 ——2025 年二季度,长城单季净利突破 45 亿元,创纪录的盈利水平反哺研发,形成 “技术研发 — 产品升级 — 市场认可” 的正向循环。相较于靠 “订单注水” 营造假象的企业,长城用 “交付数据说话” 的逻辑,更符合行业发展本质。

从 “吹哨” 到破局:行业如何走出内卷泥潭?

魏建军的表态并非孤例,而是行业觉醒的信号。从 5 月底警示 “车圈恒大” 风险,揭露高杠杆、低质量发展隐患,到此次直言拒绝造假,他的两次 “吹哨” 均引发连锁反应:资本市场对高负债车企的警惕性提升,监管部门加速介入整治。

当前,行业整治已进入实质阶段。9 月 10 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启动为期 3 个月的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假宣传等乱象;《经济日报》更倡议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要求车企公示真实交付数据与锁单率。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理想汽车宣布不再公布小订数据,转而披露 “72 小时锁单率”;比亚迪联合经销商建立库存透明化系统,避免 “零公里二手车” 操作。

这些变化指向同一个结论:汽车行业的竞争正在从 “数字比拼” 回归 “价值竞争”。正如魏建军坚持的 “宁可市占率少一点,也不追求无意义的销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应建立在技术突破(如长城的智能越野平台)、产品品质(新能源车型故障率行业领先)和服务体验(全球统一售后标准)之上。当监管利剑高悬、消费者愈发理性,“订单泡沫” 终将破灭,唯有坚守质量初心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才是最好的 “销量证明”

在汽车行业转型的关键期,魏建军的央视表态犹如一剂清醒针。它提醒所有从业者:销量数字只是结果,而非目的;市场占有率的含金量,远比单纯的排名更重要。长城用真实数据证明,不搞虚假营销、专注价值创造,同样能实现增长突破。

随着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和行业自律加强,“订单注水” 终将成为历史。未来的汽车市场,必然是 “质量为王” 的战场 —— 那些沉下心搞研发、真心实意服务用户的企业,终将收获市场的真正认可。这或许就是魏建军 “坚决不做” 背后,留给行业最深刻的启示。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