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时刻:国内首个夜间配送场景落地鹏城

2025 年 9 月 28 日,深圳人才公园的夜色中,一架美团无人机携带着零食包裹平稳降落在智能起降柜,完成了国内首次无人机夜间即时零售配送的标志性订单。这一天,美团正式在深圳多条航线推出夜间配送服务,率先覆盖人才公园、海风运动公园等夜间人流密集区域,每日运营至 20 时结束,为市民夜间休闲场景注入全新服务动能。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应用的突破,更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从日间试点迈向全天候运营的关键转折。” 行业分析师指出。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试点城市,深圳此次落地的服务填补了夜间即时配送的技术空白,也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 “深圳样本”。

技术破局:让无人机在黑夜 “看得清、落得准”

夜间弱光环境一直是无人机运营的 “拦路虎”,美团通过三重技术升级构建起全链路安全保障体系,破解了这一行业难题。

(一)多源融合定位系统破解弱光困境

美团重点升级的自研导航定位系统,采用 “GNSS + 视觉传感 + 惯性导航” 的多源融合技术。在人才公园这样的城市开放空间,无人机可借助路灯与建筑灯光完成基础导航;而当遭遇树荫遮蔽、灯光昏暗等极端情况,即便光照强度低于夜间应急照明标准,搭载的高清视觉传感器仍能捕捉环境特征,结合惯性导航实现持续定位。这种组合模式使无人机在夜间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为精准降落奠定基础。

(二)智能避障构建立体防护网

针对夜间行人、飞鸟等动态障碍物,无人机配备毫米波雷达与计算机视觉协同系统。雷达负责远距离探测,可在 100 米外识别移动物体;视觉传感器则聚焦近距离精细判断,能区分树枝与飞鸟等相似目标。在海风运动公园的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夜间避障成功率达 100%,有效规避了低空飞行风险。

(三)能源管理保障持续运营

为满足夜间连续作业需求,无人机搭载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电池状态,结合航线距离自动规划充换电节点。配合深圳前期布局的无人机充换电站网络,单架设备日均可完成 15-20 单配送,与日间运营效率基本持平。

需求呼应:直击夜间配送行业痛点

夜间配送长期是即时零售的服务短板。数据显示,传统人力配送在夜间时段的订单超时率比日间高出 40%,而人才公园这类户外场景因地形复杂,配送时效更难保障。无人机的介入正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以前在公园散步想买瓶水,外卖要等半小时,现在无人机十几分钟就到了。” 市民李女士的体验印证了服务价值。美团数据显示,其无人机配送平均时效仅 15 分钟,较传统模式提升近 100%,这一优势在夜间更为突出。对于运营方而言,自动化配送还降低了夜间人力成本,据测算,无人机夜间配送的单位成本仅为人工配送的 60%。

这种供需匹配背后,是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需求。随着深圳 “24 小时活力城市” 建设推进,公园、商圈等夜间场景的即时消费需求年均增长 35%,无人机配送正成为激活夜间消费的新引擎。

生态支撑: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赋能

深圳此次率先实现无人机夜间配送,离不开低空经济生态的长期培育。作为全国首个出台低空经济专项政策的城市,深圳已形成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完整支持体系。

在政策层面,《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明确支持无人机配送场景创新,而大鹏新区更推出专项补贴:建设无人机起降点可获最高 10 万元 / 套资助,运营企业每千架次配送最高补贴 4 万元。这些政策为美团等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场景试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层面,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QYResearch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无人机即时配送市场规模已达 8.21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将突破 3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5.8%。深圳作为国内低空经济核心枢纽,正依托技术与政策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未来图景:从试点走向全域覆盖

当前的公园场景试点,仅是无人机夜间配送的起点。美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逐步拓展至商圈、社区等更多场景,运营时间也计划延长至 22 时。这一规划与深圳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节奏高度契合,根据《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 年)》,未来两年深圳将新建 200 个无人机起降枢纽,实现核心城区全覆盖。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标准的构建。此次夜间配送积累的飞行数据、安全规范,将为全国无人机夜间运营标准提供重要参考。业内预测,随着技术成熟与政策放开,2027 年前无人机夜间配送有望在国内主要城市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即时零售的标配服务。

从人才公园的首单配送,到低空经济的全域开花,深圳正用技术创新书写城市服务的新篇章。当无人机的灯光点亮更多城市的夜空,全天候、高效率的即时配送时代已悄然来临。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