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6 日,腾讯微信正式上线 “亲属打车” 小程序,该小程序已接入腾讯出行服务平台旗下多家合作网约车企业,并实现全国同步上线。这一功能的推出,精准切中老年人打车过程中的 “定位难、支付难、沟通难” 等痛点,通过子女远程协助与长辈极简操作的结合,让银发群体真正享受到自主、安全、便捷的网约车服务,也为科技适老领域增添了一项极具实用性的创新案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生活的当下,网约车早已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看似简单的打车流程,却暗藏诸多障碍。不少老年人对手机定位功能的操作不熟悉,常常因无法准确设置出发地而导致叫车失败;部分老人不习惯移动支付,面对需要绑定银行卡或扫码付款的环节时倍感困扰;即便有子女远程帮忙叫车,也常因老年人对车辆信息的核对不及时、与司机沟通不顺畅,出现错过车辆、上错车等情况。此前,尽管多数打车 App 已进行适老化适配,简化了界面按钮,但核心的定位、支付环节仍未完全贴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想打车却打不上、不敢打” 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亲属打车” 小程序的出现,恰好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其操作流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家庭场景下的协作需求,全程仅需四步即可完成设置,且子女端与父母端的功能划分清晰,既保障了子女对行程的实时关注,又最大程度简化了长辈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由子女发起绑定。子女在微信搜索栏输入 “亲属打车”,进入小程序后,选择 “父母” 作为绑定对象,随后准确填写父母的手机号及具体亲属关系(如父亲、母亲),完成基础信息录入。这一步骤无需父母操作,子女可在自己的手机上快速完成,避免了老年人因信息填写错误而影响后续使用。
第二步,父母进行微信验证。子女完成信息填写后,点击 “分享给亲属开通功能”,系统会生成一个微信链接,子女将该链接转发给父母。父母打开微信链接后,只需点击 “立即验证” 按钮,无需额外输入信息,即可完成与子女账号的绑定。整个验证过程无需下载额外 App,依托微信生态完成,对不擅长操作复杂软件的老年人十分友好。
第三步,子女配置支付与常用地址。绑定成功后,子女端会出现一系列功能配置选项。在支付方面,子女可设置免密代付额度,系统默认上限为 200 元,子女可根据实际出行需求调整额度,设置完成后,父母打车产生的费用将直接从子女的微信支付账户中扣除,无需父母进行任何支付操作,彻底解决了老年人 “不会付、付不了” 的难题。在地址设置上,子女可提前添加父母常用的上下车地点,如 “家”“附近医院”“子女住所”“菜市场”“公交站” 等,每个地址可自定义名称,方便父母快速识别。此外,子女还可开启两项关键的安全功能:一是 “行程自动分享”,每当父母发起打车订单,系统会自动向子女发送短信通知,短信中包含行程的起终点、车辆信息(车牌号、车型)及订单详情页面链接,子女点击链接即可查看完整行程;二是 “司机到达提醒”,当司机抵达出发地或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系统会同步向子女发送提醒短信,让子女能够及时告知父母车辆到达情况,避免父母因等待过久或未留意车辆而错过行程。
第四步,父母实现一键叫车。完成所有配置后,父母打开自己的微信 “亲属打车” 小程序,界面将呈现极简设计 —— 仅显示子女提前设置好的常用地址列表,没有复杂的地图定位界面,也没有多余的功能按钮。父母只需点击选择出发地(如 “家”)和目的地(如 “市人民医院”),系统会自动匹配最近的网约车,点击 “叫车” 按钮后,即可等待车辆接单。整个过程中,父母无需手动输入地址、无需操作定位、无需绑定银行卡,真正实现了 “一键操作、全程无忧”。
值得关注的是,“亲属打车” 小程序在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方面做了诸多细节设计。除了行程自动分享和司机到达提醒功能外,在父母的行程过程中,子女通过自己手机上的小程序,还能实时查看车辆的行驶轨迹、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如同 “远程陪伴” 在父母身边。若遇到特殊情况,子女可通过订单页面中的联系方式,直接与司机沟通,协助解决问题。例如,当父母因听力不佳未接到司机电话时,子女可及时联系司机,告知父母的具体位置,避免沟通不畅导致的行程延误。此外,小程序接入的网约车企业均经过腾讯出行服务平台的严格筛选,在车辆合规性、司机资质审核等方面有明确标准,进一步为老年人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从行业层面来看,“亲属打车” 小程序的推出,不仅是微信在出行服务领域的一次功能拓展,更是科技企业践行适老化责任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适老化产品存在 “形式大于内容” 的问题,仅简单简化界面、放大字体,却未深入挖掘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而 “亲属打车” 小程序则从 “用户需求” 出发,将老年人的出行痛点与家庭协作场景深度结合,通过 “子女远程赋能 + 长辈极简操作” 的模式,既尊重了老年人的自主出行意愿,又解决了子女的担忧,实现了 “功能实用化、操作人性化、安全可视化” 的目标。
对于家庭而言,这一功能也带来了显著的情感价值。以往,子女为父母叫车需要反复沟通出发时间、地点,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而父母独自打车时,子女也常常因无法掌握行程动态而焦虑。“亲属打车” 小程序的出现,让这种 “隔空担忧” 变成了 “实时安心”,子女无需频繁联系父母,只需通过行程轨迹即可了解父母的出行情况,既减少了沟通成本,也让家庭关怀通过科技手段得到了更好的传递。有用户在体验后表示:“之前每次让父母自己打车都很担心,现在通过小程序能看到实时轨迹,还能代付,终于不用一直盯着手机等消息了,父母也说现在打车方便多了。”
未来,随着 “亲属打车” 小程序的推广使用,预计将有更多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出行的便利。同时,这一模式也为其他领域的适老化创新提供了借鉴思路 —— 在设计适老化产品时,不应仅局限于对现有功能的 “简化”,更应从老年群体的生活场景出发,结合家庭、社区等多方协作力量,通过技术手段弥合 “数字鸿沟”,让科技真正成为老年人生活的 “助力” 而非 “阻力”。
微信作为国民级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其推出的 “亲属打车” 小程序具备天然的传播优势和使用便捷性。无需下载新 App,依托微信即可完成所有操作,降低了老年人的使用门槛。后续,若能进一步优化功能细节,如增加常用地址的语音播报功能、支持多子女共同绑定同一父母账号、提供行程异常时的一键求助按钮等,相信将能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适老化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
总而言之,“亲属打车” 小程序的上线,是科技温暖老年生活的生动实践。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打车的实际难题,更传递了 “科技向善” 的理念 —— 真正的科技进步,不应只追求功能的炫酷与复杂,更应关注每一个群体的需求,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这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