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中国消费互联网江湖,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格局重塑。当拼多多市值站稳 2000 亿美元关口,抖音电商日活突破 6 亿,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持续深耕,曾经的行业龙头阿里巴巴正以一场剧烈的自我革命,试图夺回消费互联网的主导权。这场变革的起点,是高德地图推出的 “扫街榜”,但这仅仅是马云构建 “全域消费生态” 的第一步棋。
从天猫上线 “即时购” 专场,到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同步启动团购业务,阿里的每一步动作都在勾勒一幅清晰的蓝图:打破线上与线下的边界,贯通远场购物与近场服务,实现实物商品与生活服务的融合。这不是简单的业务升级,而是一场关乎阿里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重构,其背后,是马云对消费互联网范式转移的精准判断,以及对阿里组织能力的深度改造。
变革前夜:阿里的 “内外困境” 与消费互联网的范式转移
2025 年一季度,阿里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收入同比增长 7% 至 2364.54 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 93% 至 284.65 亿元。但透过数据表象,不难发现阿里的增长焦虑 —— 传统电商业务增速已降至个位数,而支撑利润增长的,更多是成本控制而非营收规模的突破性扩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地生活服务、即时零售等新兴业务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成为阿里新的增长引擎。
这种业务结构的失衡,恰是消费互联网行业变革的缩影。过去十年,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 “货架电商” 主导市场,用户通过搜索、比价完成购物决策,核心是 “人找货”;而如今,随着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的崛起,”场景电商” 成为新趋势,算法根据用户兴趣推荐商品,实现 “货找人”。更重要的是,消费需求正在从 “计划性购物” 转向 “即时性满足”,用户不仅想买到商品,还希望快速拿到商品,甚至在需要服务时能立刻找到线下门店 —— 这正是美团、抖音等对手的优势所在。
外部竞争的压力更是步步紧逼。美团凭借外卖业务积累的线下商户资源和即时配送网络,在即时零售领域占据近 60% 的市场份额;抖音则依托短视频内容场景,将用户的娱乐需求转化为消费需求,日活用户超 6 亿的流量池成为其切入本地生活的利器;拼多多通过 “极致低价” 和 “社交裂变” 模式,不断蚕食下沉市场份额,市值一度逼近阿里。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阿里若不主动求变,很可能失去消费互联网的话语权。
正是在这种 “内有增长瓶颈,外有强敌环伺” 的背景下,马云选择重新深度参与阿里战略规划。尽管早已卸任管理职务,但近两年他频繁现身阿里各业务板块,从淘宝天猫到高德、饿了么,从 AI 研发到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关键领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内部人士透露,马云对大消费和 AI 两个战略方向的关注度最高,而前者被视为阿里 “重回巅峰” 的关键抓手。
高德破局:从 “导航工具” 到 “消费入口” 的战略转身
在阿里的大消费战略中,高德地图扮演了 “先手棋” 的角色。这个拥有 1.2 亿日活用户、日导航总里程超 15 亿公里的国民级应用,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导航工具,而是要成为阿里连接线下消费场景的 “前端传感器”。
2025 年 9 月,高德推出的 “扫街榜”,彻底颠覆了传统生活服务平台的评价逻辑。与大众点评依赖用户主观评价、容易出现 “刷榜” 现象不同,”扫街榜” 基于用户真实的导航、到店、停留、复购等行为数据,构建了一套 “行为 + 信用” 的双重评价体系。这套体系覆盖全国 300 多个城市的 160 万家线下商家,用户的每一次到店消费、每一次导航路线选择,都会成为商家排名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这套数据难以被操纵 —— 要提升排名,商家必须真正提升服务质量,吸引用户反复到店,而不是靠花钱刷好评。
如果说 “扫街榜” 是高德构建线下消费信用体系的第一步,那么上线团购业务,则标志着高德正式从 “导航工具” 转型为 “消费决策入口”。9 月 19 日,高德扫街榜新增团购功能,用户在查看榜单时,不仅能了解商家的真实口碑,还能直接购买优惠券、预订套餐;次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上线团购业务,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同步启动,率先在上海、深圳、嘉兴试点。这意味着,阿里的团购业务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而是形成了 “流量 + 场景 + 支付” 的三端联动格局。
高德的战略价值,远不止于提供线下消费数据。作为阿里生态中唯一深度覆盖 “位置场景” 的应用,高德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线下行为轨迹:用户可能在导航去商场的路上,被推荐附近的餐厅;在寻找停车场时,收到商场的优惠券;在规划周末出行路线时,看到周边的景点门票优惠。这种 “场景化推荐”,正是阿里对抗抖音 “内容推荐” 的核心武器 —— 抖音靠短视频激发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而高德则靠真实的线下场景,将用户的即时需求转化为消费行为。
更关键的是,高德的数据能够与阿里其他业务形成协同。比如,用户在高德上的到店行为,可以同步到淘宝的用户画像中,帮助淘宝优化商品推荐;饿了么的配送员路线规划,可以结合高德的实时交通数据,提升配送效率;支付宝的支付数据与高德的消费场景结合,能够为商家提供更精准的营销方案。这种数据互通,正是阿里大消费生态的核心竞争力。
三端联动:阿里 “全域消费生态” 的构建逻辑
阿里此次大消费变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业务壁垒,实现 “三个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远场近场一体化、实物服务一体化。而支撑这一目标的,是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的协同联动。
从业务分工来看,三端形成了清晰的 “铁三角” 架构。淘宝作为阿里的核心流量池,负责提供海量用户和商品资源 —— 淘宝闪购接入 260 多个品牌的线下门店,用户在淘宝搜索商品时,不仅能看到线上店铺的快递配送选项,还能选择附近门店的 “闪购” 服务,实现 “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 1 小时送达”。支付宝则承担 “交易闭环” 的角色,无论是淘宝的线上支付,还是高德的团购下单,抑或是饿了么的外卖付款,都能通过支付宝完成,同时支付宝的会员体系、芝麻信用等功能,还能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权益服务。高德则专注于 “场景入口”,通过位置服务连接线下商家,为用户提供从 “发现商家” 到 “到店消费” 的全流程体验。
这种三端联动的优势,在团购业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上海用户购买一杯奶茶为例,他可能在高德导航时看到附近奶茶店的 “扫街榜” 排名,点击进入后发现有团购优惠券,直接用支付宝付款;也可能在淘宝首页看到 “即时购” 专场,下单后选择饿了么配送,15 分钟内收到奶茶;还可能在支付宝的 “生活服务” 板块看到推荐,直接购买优惠券后到店核销。无论用户从哪个入口进入,都能享受到统一的服务体验,而阿里则通过这种多入口布局,最大化覆盖用户的消费场景。
除了三端联动,阿里还在组织架构上为大消费战略铺路。2025 年 6 月,阿里 CEO 吴泳铭宣布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这是阿里首次将本地生活服务与传统电商业务整合到同一事业群。此前,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已整合了淘宝天猫、国际数字商业、1688、闲鱼等业务,此次饿了么和飞猪的加入,彻底打破了 “电商” 与 “本地生活” 的边界,形成了一个覆盖实物商品(淘宝天猫)、本地服务(饿了么)、旅行出行(飞猪)的超级消费平台。
蒋凡的回归,更是为阿里大消费战略注入了 “电商基因”。作为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蒋凡曾主导淘宝的多次重要升级,对电商业务的理解极为深刻。此次他负责整合电商与本地生活业务,被外界视为阿里 “强化业务协同” 的关键一步。据内部消息,蒋凡上任后,重点推动了淘宝与饿了么的供应链整合 —— 淘宝商家可以直接接入饿了么的配送网络,饿了么的线下商户也能在淘宝开设线上店铺,实现 “一次开店,多端运营”。
机遇与挑战:阿里能否突破 “组织壁垒” 困局?
尽管阿里的大消费战略蓝图清晰,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跨越两大难关:组织联动的效率与创业精神的回归。
从组织层面来看,阿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打破 “部门墙”。历史上,阿里曾多次尝试推进业务协同,但都因各业务板块的利益冲突而效果不佳。比如,此前淘宝与饿了么的合作,因数据不通、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线下商家的线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高德与支付宝的联动,也因各自的 KPI 考核不同,未能形成有效的场景闭环。此次阿里采取 “双团队并行” 策略 —— 高德团队负责内容生态建设,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团队专注于交易闭环,这种架构虽然能快速推进业务,但如何避免内耗、实现资源互补,仍是对管理层的巨大考验。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阿里在组织文化上做了不少努力。今年 5 月,阿里在杭州总部 1:1 复刻了 “湖畔小屋”—— 这个阿里创立时的办公场所,被视为阿里 “创业精神” 的象征。阿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员工的创新意识,减少大公司的官僚主义。同时,阿里还更新了员工跨组织流动机制,允许员工在保持职级和部分待遇的情况下,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流动,这一举措有助于打破业务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从外部竞争来看,阿里还需应对美团和抖音的双重夹击。美团凭借深厚的线下商户资源和完善的即时配送网络,在本地生活领域占据先发优势;抖音则依托内容场景和流量优势,快速抢占年轻用户市场。阿里要想突围,必须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比如,通过高德的 “真实行为数据” 构建更可信的商家评价体系,通过三端联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消费体验,通过供应链整合为商家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阿里的短期盈利能力也面临压力。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阿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在大消费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高德的用户习惯培养、饿了么的配送网络升级、淘宝的补贴活动等,这些投入短期内会拉低集团的利润率。如何在 “抢占市场” 与 “保证盈利” 之间找到平衡,是阿里管理层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不过,从长期来看,阿里的大消费战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中国线下消费数字化率不足 30%,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年突破 3 万亿元。阿里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若能成功构建 “全域消费生态”,不仅能夺回消费互联网的主导权,还能打开新的增长曲线。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对于阿里而言,这场大消费变革就是 “明天晚上” 的考验 —— 只有突破组织壁垒,重拾创业精神,才能迎来 “后天的美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