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现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发言打破了科技与艺术领域的边界 ——“2026 年,机器人将实质性参与电影特技表演”。这句预言并非科幻构想,而是建立在宇树 G1 人形机器人实机演示基础上的技术宣言。当 130 厘米高的 G1 在舞台上完成太极云手接格斗扫腿的连贯动作,意外倒地后 0.8 秒内自主起身时,在场的影视从业者真切感受到:特技表演的 “机器代际” 已悄然来临。

王兴兴在接受专访时强调:“机器人不是人类演员的替代品,而是创作者的新画笔。” 这种定位精准点明了技术赋能的本质 ——G1 搭载的八核心 CPU 与 3D 激光雷达感知系统,使其能在爆炸场景、高空坠落等高风险拍摄中实现毫米级动作控制,而人类演员难以承受的重复拍摄压力,对机器人而言仅是程序指令的循环执行。
G1 何以成为 “赛博武术大师”
宇树 G1 的特技表演能力,源于硬件革新与算法突破的双重支撑。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封闭测试中,这款 35 公斤重的机器人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
动态平衡技术堪称行业标杆。其自研的 “反重力模式” 通过实时调整 9000mAh 锂电池供电的 16 个关节力矩,在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上仍能完成回旋踢动作。这种稳定性源自深度相机与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 ——180° 广角镜头每秒捕捉 240 帧环境数据,配合 ±2cm 的定位精度,让 G1 能预判地面起伏并调整重心。
动作学习效率实现量级突破。借助 AI 强化学习算法,G1 可通过观看 3 分钟武术视频完成动作复刻,较传统预编程模式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在与少林武僧的同步演练中,它成功复现了 “旋风脚 720°” 等高难度招式,关节响应速度达到 0.01 秒,超越人类专业运动员的反应极限。
性价比优势颠覆行业格局。相较于波士顿动力 Atlas 高达 200 万美元的成本,G1 预计 15 万美元的定价大幅降低准入门槛。其 2 米 / 秒的移动速度与 2 小时续航能力,已满足《叶问 5》等动作电影的单日拍摄需求,目前已有三家影视公司签订 2026 年租赁协议。
从春晚伴舞到特技主角的十年跨越
机器人进军表演领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三代技术迭代的长期积累。2016 年猴年春晚,540 台优必选 Alpha 机器人的集体舞开启了 “预设动作时代”,但这些 40 厘米高的机器舞者缺乏动态调整能力,仅能完成简单同步动作。2019 年猪年春晚,Walker 机器人实现动态动作生成,可与人类演员互动,但仍局限于舞台伴舞场景。
2024 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宇树 “功夫 BOT” 通过视频训练掌握武术动作,深圳众擎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标志着行业进入 “任意动作任意学” 的新阶段。王兴兴指出:“G1 的突破在于将运动控制精度从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这正是特技表演的核心诉求。”
影视行业的需求则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催化剂。托尼・凯耶导演 2024 年底公开招募机器人主角的举动,反映出行业对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渴求 —— 传统特技拍摄中,演员受伤风险高达 37%,而机器人不仅能规避风险,更能将高空坠落等场景的拍摄周期从 3 天缩短至 12 小时。
2026 年特技拍摄将迎三大变革
在王兴兴的规划中,宇树 G1 将在 2026 年开启三大应用场景,重塑影视制作生态:
高危场景替代成为首要突破口。在《流浪地球 3》的沙漠爆炸戏份拍摄中,G1 已完成真人演员无法承受的 “火海穿越” 镜头 —— 通过 IP67 级防护设计抵御高温冲击,配合预设逃生轨迹精准完成动作,拍摄一次即成功。据测算,这一场景的拍摄成本较传统方法降低 60%,周期缩短 80%。
武术特技创新将拓展艺术边界。与少林寺合作开发的 “机器武僧” 项目中,G1 可复现失传的 “少林七十二艺” 招式,通过调整关节力矩实现动作风格的差异化 —— 从刚猛的洪拳到飘逸的太极,只需切换算法参数即可完成。这种灵活性让导演能在现场实时调整动作设计,打破传统武术指导的创作局限。
多机协同表演将打造视觉奇观。借助 5G+XR 技术,10 台 G1 可实现异地同步表演,在科幻电影中构建 “机器人军团” 场景。其内置的动作同步协议能确保多机误差小于 0.1 秒,配合 LED 面部矩阵屏模拟情绪变化,为观众带来 “赛博武侠” 的全新体验。
科技如何守护艺术温度
机器人演员的崛起也引发行业思考。针对 “替代人类演员” 的担忧,王兴兴在论坛上明确回应:“G1 擅长的是‘身体特技’,而人类演员的情感表达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爱,微笑和机器人》等春晚小品已探索出人机共演模式 —— 机器人完成危险动作,人类演员负责情感传递,形成互补创作格局。
伦理规范与技术完善则成为落地关键。宇树科技已为 G1 植入力控安全机制,将击打力度限制在 10N 以内,避免拍摄事故;同时联合影视行业协会制定《机器人演员使用指南》,明确其只能参与特技表演,不得替代演员核心戏份。
站在技术与艺术的交汇点,G1 的每一次踢腿都在改写行业规则。当 2026 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影视基地,这个 “赛博武师” 或许将站在摄像机前,用精准到毫米的动作,开启影视创作的全新维度。正如王兴兴所言:“机器人不会成为奥斯卡影帝,但会成为让影帝更安全、让创作更自由的幕后英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