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儿童耳鼻喉疾病中心,每天都会接诊形形色色的小患者,而 13 岁的小杰(化名),让儿童耳鼻喉疾病中心主任田家军格外揪心。
小杰站在镜子前,眼神中满是陌生与自卑。眼前这张脸,龅牙、下巴后缩、嘴唇肥厚外翻,和记忆中那个圆脸大眼、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判若两人。曾经活泼开朗的他,如今变得沉默寡言,集体活动能躲就躲,拍集体照时也总是悄悄缩在最后一排,试图用他人的身影掩盖自己 “变丑” 的事实。

小杰妈妈王女士看着孩子的变化,满心自责与疑惑。“他小时候多招人喜欢啊,怎么越长越……” 话到嘴边,王女士还是没忍心说出那个 “丑” 字。直到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田家军主任的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困惑中的母子俩。
田家军主任调出小杰的鼻咽影像图片,只见腺样体像一团厚实的肉垫,几乎将后鼻孔堵住了 80% 以上。原来,这五年来,小杰每晚都像离水的鱼一般,张着嘴艰难地喘气,几乎无法用鼻子正常呼吸。长期的张口呼吸,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悄然 “重塑” 了小杰的面容。
“孩子是不是从 8 岁左右就开始打鼾、张口呼吸了?” 田家军主任问道。王女士连忙点头,“可大家都说小孩打呼噜是‘睡得香’,我们哪能想到这是病啊……” 田家军主任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这可不是睡得香,而是一种病态睡眠。孩子整夜呼吸不畅,大脑供氧不足,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身高发育也会变慢。更严重的是,长期张口呼吸,气流不断冲击上颌骨,使其前突,进而引发上切牙前突、牙列不齐、下颌后缩,这就是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田家军主任进一步指出,腺样体肥大最佳的手术年龄是 4 到 7 岁。这一时期,腺样体处于快速增生阶段,而孩子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期,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旦超过 12 岁,面部骨骼逐渐定型,即便切除了腺样体,脸型也很难自行恢复如初。后续若想改善,只能依靠正畸治疗,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听到这里,王女士的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最佳手术干预年龄是 4 到 7 岁,我原本还想着腺样体 10 岁左右会萎缩,能省了手术这一步。没想到,孩子今年 13 岁,最佳窗口期已经彻底错过了……”
在田家军主任的诊室里,像小杰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许多家长都像王女士一样,对孩子睡觉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不以为意,甚至将其视为孩子睡得香甜的表现,殊不知,这小小的疏忽,正一步步毁掉孩子的健康与颜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腺样体肥大,让孩子们陷入这样的困境呢?正常生理状态下,儿童 2 – 6 岁时腺样体增生最为显著,呈现生理性肥大,10 – 12 岁时逐渐萎缩,到成人阶段基本消失。然而,当病菌频繁入侵呼吸道,腺样体为了抵御外敌,反复 “战斗”,就容易出现病理性肥大。急慢性鼻咽部炎症、鼻腔鼻窦炎症分泌物的反复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反复发作,都是腺样体肥大的诱发因素。
除了影响面容,腺样体肥大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由于耳朵和鼻子通过咽鼓管相连,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开口,会导致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孩子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还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厌食、呕吐、营养不良,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睡眠质量的下降,也会让孩子变得性情暴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腺样体肥大问题呢?田家军主任给出了一些判断方法:如果孩子睡觉时经常打呼噜、憋气、翻来覆去,白天精神状态差、爱发脾气、上课走神,或者脸型逐渐变长、嘴唇常张开、牙齿外凸,且这些情况持续较长时间,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前往专业医院进行内镜或影像学评估。在骨骼定型前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恢复孩子的正常呼吸,还能让面容逐步回归正常。但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即便手术解决了腺样体肥大的问题,孩子已然变形的脸型,也很难再恢复到从前。
孩子的健康,经不起 “等一等”。在这个既看重能力,又注重颜值的时代,每一次呼吸,都在雕琢着孩子的未来。希望家长们能够多留意孩子的日常表现,不要让 “睡得香” 的误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遗憾。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呼吸,绽放自信的笑容,以最美好的面容,迎接未来的挑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