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色皎洁,阖家团聚之时,月饼的香甜与螃蟹的鲜美总能为节日增添浓厚韵味。然而,这两样标志性美食却常因 “高糖高脂”“寒凉滋腻” 的标签让人们在享用时多了几分顾虑。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3 医院营养科主管护师、注册营养师周金提醒,中秋饮食的关键在于 “知食性、明禁忌、控食量”,掌握科学方法才能在品味美味的同时守护健康。

月饼篇:解码 “甜蜜负担” 的健康吃法
月饼作为中秋的文化符号,其口感的醇厚离不开油脂与糖分的加持。数据显示,100 克蛋黄酥的能量约达 400 千卡,相当于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 20%,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达 50~80 克,脂肪含量也在 10~20 克之间。面对这份 “甜蜜负担”,学会选、控、配是健康食用的核心。
选购:从源头规避健康风险
正规渠道与标签核查是选购月饼的第一道防线。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避免购买流动摊贩或 “私房定制” 的无资质产品,这类产品往往缺乏规范的卫生管控与成分标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购买时需仔细查看包装,确保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完整清晰,优质月饼应外观规整、色泽均匀,无渗油、裂缝等现象,掰开后馅料饱满且无异味。
2025 年中秋市场上,低糖、小规格月饼成为主流趋势,不少品牌通过减糖 20%~30%、添加藜麦等谷物食材优化配方,部分产品还融入莲子、茯苓等药食同源成分,为健康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注意,即便标注 “低糖”,仍需关注总热量与脂肪含量,避免陷入 “健康标签” 的误区。
食用:不同人群的安全准则
特殊人群的 “避坑” 指南
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 “无糖月饼” 的陷阱。这类月饼虽用麦芽糖醇、木糖醇等替代了蔗糖,但饼皮的面粉、馅料中的淀粉和天然糖分仍属于碳水化合物,食用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且为追求口感往往添加大量油脂,过量食用易导致血糖波动。建议糖友选择小规格产品,每次仅品尝 1/4 块,并相应减少当日主食摄入量,同时监测血糖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及肝胆疾病患者应坚决避开蛋黄馅、肉馅及传统广式五仁月饼。后者含有的 “冰肉”(酒糖腌制的肥猪肉)会使脂肪含量急剧升高,可能诱发胆囊炎发作或加重血管负担。婴幼儿消化系统未发育健全,应避免食用;老年人与肥胖人群需控制摄入量,以防加重脾胃负担或导致能量超标。
有食物过敏史者需格外留意配料表,月饼馅料中常见的坚果、芝麻、芒果等成分均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购买前务必确认成分无误。
通用食用技巧
“宜少不宜多” 是月饼食用的首要原则。女性每日食用不超过 1 块中等规格月饼,男性不超过 2 块,若食用后应减少其他主食和油脂的摄入。很多人误以为运动能抵消过量摄入的热量,但身体活动耗能仅占总消耗的 15%~30%,远不足以弥补多吃月饼带来的能量盈余。
食用时间也有讲究,早上或中午食用可借助日间代谢消化,避免睡前食用增加肠胃负担。搭配茶饮能起到解腻助消化的作用,普洱茶、绿茶或菊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喜饮茶者也可用山楂水替代。月饼最好现买现吃,存放过久易发生油脂变质,影响口感与健康。
螃蟹篇:破解谣言后的科学享用
“无螃蟹不中秋”,螃蟹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锌等矿物质,蟹肉中的牛磺酸还对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发育有益,蟹黄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 和核黄素,营养价值颇高。但关于螃蟹的诸多谣言,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多数人都能安全享用。
选购与处理:安全食用的基础
选购螃蟹需认准鲜活个体,无论是海蟹还是河蟹,都应选择外壳坚硬、活动力强的,避免购买死蟹或濒死蟹。螃蟹死后组氨酸会迅速分解为组胺,易引发过敏中毒,且死亡时间越长,毒素积累越多。购买后应尽快食用,若需暂存需保持低温鲜活,烹饪前需彻底清洗,尤其要去除蟹肠、蟹胃、蟹腮和蟹心四个部位 —— 前三处易积累污物,蟹心则可能诱发过敏与腹泻。
烹饪时必须确保彻底熟透,螃蟹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未熟透食用易引发肠胃不适。蒸煮时加入姜丝和紫苏叶,既能提升风味,又可中和寒性、减少肠胃刺激。
食用:谣言澄清与安全边界
常见误区破解
“螃蟹寒凉易腹泻” 的说法并不准确,腹泻多由食材不新鲜、未煮熟或个人肠胃不耐受导致,而非 “寒凉” 属性直接引起。“孕妇吃螃蟹会流产” 更是无科学依据,只要确保新鲜熟透且无过敏,孕妇适量食用可补充优质蛋白,有益胎儿发育。
“三高人群不能吃蟹黄” 的观点也已更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提倡 “吃鸡蛋不弃蛋黄”,同理,人体胆固醇主要靠自身合成,膳食摄入影响有限。三高人群可适量食用蟹黄,但需控制总量,避免一次摄入过多。
食用禁忌与建议
即便健康人群,吃螃蟹也需控制量,一般建议一餐 1~2 只,一周不超过 3 次,过量摄入高蛋白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阳虚体质、脾胃虚寒者及患有抽动障碍、癫痫的儿童应慎食,以免诱发不适。
食用螃蟹时搭配姜末、醋等调味品可暖胃解毒,吃完后不宜立即食用冷饮或寒性水果,以免引起肠胃不适。此外,螃蟹不宜与浓茶、柿子等同食,前者会影响蛋白质吸收,后者含有的鞣酸可能与蟹肉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
中秋餐桌的整体健康策略
除了月饼与螃蟹,中秋家宴的整体搭配也至关重要。应遵循 “荤素平衡、粗细搭配” 的原则,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保证蔬菜、全谷物的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平衡膳食营养。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卫生条件好、资质齐全的餐饮单位,注意观察食材新鲜度,确保食物烧熟煮透,主动使用公筷公勺,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网络订餐需查看商家资质,收到餐食后检查包装完整性与温度,凉菜、生食等高危食品尽量避免网购。
若食用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保留好购物凭证与食物样本,必要时就医并拨打 12315 投诉举报。
中秋的意义在于团圆与分享,饮食健康的核心并非拒绝美味,而是懂得适度与科学。遵循以上指南,既能品味月饼的香甜与螃蟹的鲜美,又能守护家人的健康,让这个中秋在美味与安心中共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