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案例:两周延误,小腿与健康一同逝去

“以为是腰突,没想到要截肢。” 躺在病床上的覃先生望着空荡荡的裤管,声音里满是悔恨。今年 8 月底,广西贵港的他突然感到右侧腿脚远端传来刺痛,凭经验判断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便先去私人诊所做了小针刀和针灸。然而,疼痛不仅没缓解,反而愈发剧烈,脚趾也渐渐失去血色,慢慢发黑变硬。

“针灸没用,去当地医院也查不出原因,就这么拖了两周。” 家属回忆,那段时间覃先生被剧痛折磨得彻夜难眠,发黑的脚趾皮肤冰凉,仿佛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当地医院紧急实施 “动脉切开取栓手术” 却收效甚微,当他辗转到广州就医时,小腿以下组织已因长期缺血彻底坏死。尽管多学科团队奋力手术保住了大腿,但小腿截肢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

“再早来 6 小时,或许就能保住腿。” 主治医生的话更令人扼腕。这位医生解释,覃先生患的 “腿梗”,医学上称为急性下肢缺血,是动脉突然被血栓堵塞导致的危重急症,与心梗、脑梗同属致命性血管栓塞疾病。下肢动脉堵塞后,肌肉组织在 6 至 8 小时内就会开始坏死,超过这个黄金窗口,缺血损伤往往不可逆转。

解码 “腿梗”:沉默的血管杀手如何潜伏与爆发

(一)发病机制:血栓堵塞的致命连锁反应

“腿梗的本质是下肢动脉供血的‘突然断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张小明主任医师指出,这种疾病主要由三大因素引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管内血栓脱落堵塞远端动脉,或其他部位栓子随血流 “漂流” 至下肢动脉造成栓塞。

人体血管如同供水管道,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让血管壁沉积脂质斑块,就像管道内壁结了水垢。当斑块破裂时,会激活血液凝固系统,迅速形成血栓堵塞管腔。下肢动脉一旦堵塞,血液无法输送氧气和营养,组织就会进入 “缺氧坏死倒计时”,这与骨组织缺血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机制类似,但进展速度更快、后果更紧急。

(二)高危人群:这些人需警惕血管 “堵塞危机”

虽然目前暂无明确数据显示 “腿梗” 好发于特定人群,但临床案例表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 “三高” 人群风险显著升高。长期吸烟者、肥胖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由于血管内皮易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更容易被 “腿梗” 盯上。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冬季气温下降时,血管会因寒冷刺激收缩痉挛,原本狭窄的动脉更容易彻底堵塞,这也是秋冬季节 “腿梗” 高发的重要原因。

识别信号:“5P” 症状,识破与腰腿痛的伪装

“腿梗之所以容易被耽误,是因为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腰突、关节炎等常见病。” 医生强调,其实 “腿梗” 发作时有典型的 “5P” 信号,掌握这些特征能快速区分:

  1. 疼痛(Pain):与腰突的放射性疼痛不同,“腿梗” 疼痛多始于肢体远端(如足趾),呈持续性剧痛,轻微体位变动就会加剧,患者常被迫保持患肢轻度屈曲姿势。
  2. 苍白(Pallor):缺血肢体先变得苍白如蜡,随病情进展出现发绀、花斑,最终发黑坏死,这与骨痛伴随的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区别。
  3. 无脉(Pulselessness):栓塞部位远端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而近端搏动反而增强,通过触摸足背动脉即可初步判断。
  4. 感觉异常(Paresthesia):患肢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时会掩盖疼痛症状,容易被误判为神经压迫。
  5. 麻痹(Paralysis):下肢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屈伸,这是病情恶化的标志,提示肌肉与神经已严重缺血。

此外,“蓝趾综合征” 是特殊类型的 “腿梗”,表现为单个或数个足趾突发蓝紫色、疼痛发凉,而手脚其他部位血供正常,这种情况极易被忽视。

救治与预防:黄金 6 小时,守护血管健康的两大关键

(一)救治:分秒必争的 “时间战”

“心梗要抢 120 分钟,腿梗更紧迫,黄金救治期仅 6 至 8 小时。” 医生介绍,发病后及时就医,通过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或用介入手术取栓、放置支架,多数患者能保住肢体。但像覃先生这样延误两周,肌肉早已坏死,只能截肢保命。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 120,优先选择有血管外科急诊能力的医院。就医时需清晰告知医生 “突发下肢剧痛、发凉、颜色改变”,避免因描述模糊耽误诊断。

(二)预防:从生活细节筑牢血管防线

“腿梗的预防核心在于保护血管健康。” 结合医生建议,日常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控好 “三高”: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避免血管壁斑块形成。
  • 健康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脂质沉积。
  •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可能导致血压波动,两者均会增加血栓风险。
  •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 3-5 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 30 分钟以上,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
  • 秋冬保暖:寒冷易引发血管痉挛,外出时应穿厚袜子、保暖裤,避免下肢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医生呼吁:别让 “无知” 酿成悲剧

“每年都有因误判而截肢的患者,实在令人痛心。” 医生表示,“腿梗” 的凶险性不亚于心梗、脑梗,但公众认知度极低。其实只要掌握 “5P” 症状,抓住 6 小时黄金救治期,大部分患者能避免肢体残疾。

在此提醒,中老年人、“三高” 患者等高危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肢疼痛、发凉、颜色改变,千万别硬扛或随意按 “腰突”“关节炎” 处理。及时就医做血管超声、CT 血管造影等检查,就能早期发现病变,守护下肢健康。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