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成长被 “钙缺口” 拖后腿!
大家好,我是暖暖,一个 90 后二胎妈妈。自从有了大宝和二宝,我就成了朋友圈里的 “育儿小雷达”,总在留意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小细节。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孩子缺钙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上周日晚上,大宝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哭着说小腿肚子疼。我掀开被子一看,他的小腿肌肉紧绷着,轻轻按一下就喊疼。一开始我以为是白天跑跳太多累着了,可接下来的几天,大宝每天晚上都会抽筋,有时候甚至会疼得直冒冷汗。更让我担心的是,二宝已经 10 个月了,到现在才长出两颗牙,比小区里同龄的宝宝都晚,而且扶着站的时候,腿还总是有点打弯。
我赶紧带着两个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做完微量元素检测后告诉我,大宝缺钙比较严重,二宝也存在轻微缺钙的情况。“孩子缺钙可不是小事,不仅会导致腿抽筋、出牙晚,长期下来还会影响骨骼发育,甚至可能让孩子比同龄人矮一截。” 医生的话像警钟一样,敲醒了我。回想之前的育儿过程,我总觉得给孩子喝了牛奶就不用操心补钙的事,却忽略了钙的吸收和其他补钙途径,现在想想真是太粗心了!
01 孩子缺钙的 5 个 “危险信号”,家长别忽视
从医院回来后,我特意查了很多关于孩子缺钙的资料,也向医生请教了不少知识,才发现原来孩子缺钙会发出很多 “求救信号”,只是很多家长和我一样,没有及时察觉。
大宝除了腿抽筋,其实早就有了缺钙的迹象。之前他总是喜欢啃指甲,有时候还会把玩具放进嘴里咬,我以为是坏习惯,还批评过他几次,现在才知道,这可能是缺钙导致的异食癖。而且大宝平时特别容易疲劳,周末带他去公园玩,别的小朋友能跑一下午,他才玩一个小时就说累,想坐在旁边休息,这也是缺钙的典型表现之一。
医生告诉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缺钙的信号也有所不同。对于 0-1 岁的婴儿来说,如果出现出牙延迟(通常宝宝 6 个月左右开始出牙,1 岁后还没出牙就要警惕)、卤门闭合晚、睡觉不安稳、容易惊醒哭闹等情况,可能就是缺钙了。而 3-6 岁的幼儿,除了腿抽筋、疲劳乏力,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人矮、牙齿排列不整齐、容易感冒生病等问题。
邻居家的琪琪和大宝同岁,之前总是喊膝盖疼,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琪琪妈妈以为是孩子调皮磕到了,直到孩子体检时查出缺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给琪琪补充钙质一段时间后,膝盖疼的症状就消失了,现在也比以前活泼多了。
钙是孩子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不仅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还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如果孩子长期缺钙,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可能增加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所以家长一定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这些缺钙信号,就要及时采取措施。
02 三类高钙食物,轻松补足孩子每日所需
查出两个孩子缺钙后,我赶紧向医生咨询补钙的方法。医生建议,食补是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不仅能为孩子补充钙质,还能让孩子摄入其他营养素,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接下来我就把医生推荐的三类高钙食物,以及我总结的实用吃法分享给大家。
1. 乳制品:补钙的 “主力军”
提到补钙,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乳制品,像牛奶、酸奶、奶酪等,都是钙的优质来源。每 100 毫升牛奶中含有约 100 毫克钙,而且牛奶中的钙容易被人体吸收,是孩子补钙的首选。
不过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欢喝纯牛奶,这时候家长可以换些花样。我家大宝之前就不爱喝牛奶,我就给他做牛奶燕麦粥,把牛奶和燕麦一起煮,再加入几颗草莓或蓝莓,酸甜可口,大宝现在每天早上都主动要喝。二宝因为还没断奶,我会把牛奶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喂给他,既能补充钙质,又能保证营养均衡。
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每 100 克酸奶中含有约 110 毫克钙,而且酸奶中含有益生菌,还能促进孩子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我每周都会给大宝做两次酸奶水果杯,把酸奶倒在杯子里,然后铺上一层香蕉片、一层猕猴桃,再撒上一些坚果碎,不仅颜值高,营养也丰富。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选酸奶时,要尽量选原味、无添加糖的,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奶酪的含钙量更高,每 100 克奶酪中含有约 799 毫克钙,相当于 7 杯牛奶的含钙量。不过奶酪的脂肪含量也比较高,不能给孩子吃太多,每天 1-2 片就够了。我通常会把奶酪切成小块,夹在面包里给大宝做三明治,或者撒在面条上,增加面条的风味。
2. 豆制品:植物中的 “钙宝库”
除了乳制品,豆制品也是补钙的好选择,比如豆腐、豆干、豆浆等。每 100 克北豆腐中含有约 138 毫克钙,比南豆腐的含钙量更高,因为北豆腐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石膏(硫酸钙),能增加钙的含量。
我每周都会给孩子们做 2-3 次豆腐料理。大宝喜欢吃番茄炖豆腐,把番茄炒出汁后,加入豆腐块一起炖,酸甜的汤汁裹着软嫩的豆腐,大宝每次都能吃一大碗。二宝则适合吃豆腐泥,把豆腐蒸熟后压成泥,加入少量婴儿酱油调味,细腻易消化,还能补充钙质。
豆干的含钙量也很可观,每 100 克豆干中含有约 308 毫克钙。我会把豆干切成小丁,和胡萝卜丁、黄瓜丁一起炒,做成什锦豆干,不仅口感丰富,还能为孩子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豆浆虽然含钙量不如豆腐和豆干,但也是补钙的不错选择,不过家长要注意,不能用豆浆代替牛奶给孩子补钙,最好是两者搭配食用。
3. 绿叶蔬菜:被忽视的 “补钙能手”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有些绿叶蔬菜的含钙量比牛奶还高,比如油菜、芥兰、小白菜等。每 100 克油菜中含有约 153 毫克钙,每 100 克芥兰中含有约 128 毫克钙,都是补钙的好食材。
不过绿叶蔬菜中含有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烹饪前,最好先把蔬菜焯水。我通常会把油菜、芥兰等蔬菜切成段,放入沸水中煮 1-2 分钟,捞出后再炒,这样既能去除大部分草酸,又能保持蔬菜的鲜嫩。
我家大宝之前不爱吃绿叶蔬菜,我就给他做蔬菜丸子。把焯水后的菠菜切碎,和肉末、面粉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盐、胡椒粉调味,搓成小丸子,放入锅中蒸熟。这样做出来的蔬菜丸子,口感软糯,大宝根本吃不出蔬菜的味道,每次都能吃好几个。二宝则适合吃蔬菜泥,把焯水后的小白菜打成泥,拌在米糊或面条里,轻松补充钙质。
除了以上三类食物,芝麻酱、虾皮、坚果等也含有丰富的钙。每 100 克芝麻酱中含有约 1170 毫克钙,是含钙量非常高的食物,不过芝麻酱的脂肪含量也很高,每天给孩子吃 1-2 小勺就够了。我会把芝麻酱拌在面条里,或者涂在面包上给大宝吃。虾皮的含钙量也很丰富,每 100 克虾皮中含有约 991 毫克钙,不过虾皮含盐量较高,在给孩子吃的时候,要先用水泡一下,去除部分盐分,然后切碎拌在鸡蛋羹里,或者撒在粥里。
03 食补补钙有讲究,这些误区要避开
在给孩子食补补钙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不仅达不到补钙的效果,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医生的建议,总结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希望家长们能避开。
误区一:盲目给孩子吃钙片。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缺钙,就赶紧给孩子买钙片吃,认为这样补钙更快。其实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通过食补完全可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只有在缺钙比较严重,或者食补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过量服用钙片,不仅会增加孩子肾脏的负担,还可能导致便秘、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甚至引起高钙血症。
误区二:只注重补钙,不注重维生素 D 的补充。维生素 D 能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 D,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无法被身体吸收利用。所以在给孩子补钙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D。家长可以带孩子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 D,不过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孩子的眼睛。另外,也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比如蛋黄、深海鱼类等,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
误区三:认为钙补得越多越好。有些家长觉得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就想给孩子多补点,其实孩子每天对钙的需求量是有限的,过量补钙并没有好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也不同:0-6 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 200 毫克钙,7-12 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 250 毫克钙,1-3 岁的幼儿每日需要 600 毫克钙,4-6 岁的儿童每日需要 800 毫克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饮食情况,合理安排补钙计划,避免过量补钙。
误区四:烹饪方式不当,影响钙的吸收。在烹饪高钙食物时,如果方式不当,很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比如之前提到的绿叶蔬菜,含有草酸,会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所以烹饪前要先焯水。另外,在煮牛奶时,不要煮得太久,否则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影响钙的吸收。还有,不要把牛奶和酸性饮料一起喝,比如橙汁、可乐等,酸性物质会与牛奶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沉淀物。
自从给两个孩子调整饮食后,坚持了一个多月,大宝晚上腿抽筋的情况明显减少了,现在偶尔才会抽一次,而且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周末能和小伙伴一起跑一下午。二宝的变化也很明显,最近已经开始长第三颗牙了,扶着站的时候,腿也比以前稳了很多。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心里特别欣慰,也更加坚信食补补钙的重要性。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缺钙的迹象,或者你担心孩子缺钙,不妨从调整饮食开始,给孩子多吃一些高钙食物,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你说对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