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世界的浪潮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折戟沉沙。对于国美集团创始人黄光裕而言,如今的他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深陷困境、持续萎缩的零售主业,一边是充满未知却被寄予厚望的氢能新赛道。这位曾缔造商业传奇的初代首富,在经历了零售业务的多次转型失利后,毅然将目光投向氢能领域,试图为濒临绝境的国美找到一条突围之路。

回溯黄光裕的商业历程,17 岁时他怀揣几百元现金闯荡北京,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力,一手将国美打造成国内家电零售巨头,书写了草根逆袭的神话。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不经意间转向。在他身陷囹圄的 12 年里,商业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移动互联、短视频、新零售等风口接踵而至,而国美零售在其妻子杜鹃的掌管下虽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却逐渐错失了抢占新风口的最佳时机。2021 年 2 月,黄光裕重回国美,彼时的国美已不复往日荣光,但他仍满怀信心地提出 “18 个月恢复国美原有市场地位” 的目标,誓要带领国美重振旗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黄光裕在零售业务上四处出击,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转型大战。他深知国美线上业务的短板,于是主导推出 “真快乐” APP,试图通过打造娱乐化社交购物平台来补齐这块短板,推动零售业务增长。为了推广这款 APP,国美零售不惜投入重金,仅 2021 年广告费开支就暴增 211.33%,达到 9.62 亿元。然而,在京东、淘天、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强势挤压,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社交零售领域的迅猛扩张下,“真快乐” APP 如同沧海一粟,未能掀起波澜,也没能给国美业绩带来实质性的助力。
“真快乐” APP 的失利并未让黄光裕停下转型的脚步。此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线下零售的不同业态,先后推出国美超市,进军即时零售,还对硬折扣超市产生了浓厚兴趣。2023 年 7 月,黄光裕亲自为国美超市站台,计划 3 年内开出万家门店,这一消息曾一度让国美零售(00493.HK)股价迎来大涨,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令人遗憾的是,国美超市的运营主体与国美零售并无直接股权关系,且在 2024 年 7 月,该运营主体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被广州白云区市监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万家门店的计划也沦为泡影。2024 年 4 月,黄光裕深夜到访硬折扣超市湖南乐尔乐,并考察贵州云聚仓折扣超市业态,还与湖南乐尔乐达成了合作框架,但截至目前,相关合作的实际落地情况并无公开消息,此次尝试再次不了了之。
除了在传统零售业态上的探索,黄光裕还将触角伸向了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2023 年 12 月,他高调宣布进军汽车流通领域,计划将创建的 “国美车市” 打造成汽车销售新势力,并于 2024 年 4 月开出首家汽车体验馆,目标是在全国实现 “百城千店” 的布局。然而,由于国美缺乏汽车领域的资源背景支撑,“国美车市” 自首家体验馆开业后,便鲜有新进展消息传出,这一转型尝试也未能为国美带来转机。
一次次的转型,一次次的失利,国美零售的处境愈发艰难。财务数据最能直观地反映出公司的困境。2021 年至 2024 年,国美零售的营业收入从 464.8 亿元骤降至 4.74 亿元,短短四年时间,营收缩水近百倍;归母净利润更是连续四年亏损,合计亏损金额高达 460.52 亿元。尽管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 13.46 亿元,但营业收入仅为 2.97 亿元,依旧处于极低水平。
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与家用电器零售市场的变化以及国美门店的急剧压缩密切相关。2021 年底,国美门店规模尚有 4195 家,而到了 2024 年底,门店数量仅余 163 家,四年间减少了 4000 多家;同期,公司雇员规模也从 32278 人锐减至 606 人,人员流失严重。门店和人员的大幅缩减,不仅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也使得国美在零售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国美还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现金流状况极度紧张。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公司流动负债总额高达 418.25 亿元,而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 0.75 亿元,资金缺口巨大。在债务构成中,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 233.64 亿元,其中大部分已出现违约或交叉违约情况,已逾期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本金就有 178 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诉讼案件也持续不断,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已有法院判决案件 1633 宗,涉及金额合计 162 亿元。内忧外患之下,国美零售如何化解债务包袱、重新走上正轨,成为了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生死难题。
就在国美零售陷入绝境,外界纷纷猜测黄光裕将如何应对之时,他却抛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策 —— 入局氢能产业。2025 年 9 月,黄光裕出现在氢能绿色交通生态建设大会上并发表致辞,此时人们才发现,除了国美集团创始人这一头衔外,他还多了一个新身份 —— 北京国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事实上,黄光裕入局氢能,虽看似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在零售业务积重难返、新能源汽车销售业务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布局氢能产业既是他主动寻求战略突破的尝试,也是无奈之下的被动抉择。
从工商资料来看,北京国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 2025 年 9 月 10 日,注册资本 1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是黄光裕的老部下关玉斌,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股权结构方面,该公司由北京鹏润投资、北京氢源芯能、北京氢和科技分别持股 80%、15% 和 5%,而北京鹏润投资由黄光裕(黄俊烈)持有 82.5926% 股权,且全资控股国美控股集团,这意味着国美氢能与黄光裕及国美系有着紧密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黄光裕将国美氢能的布局放在了国美零售之外,这一安排或许是为了避免新业务受到零售主业困境的过多拖累,让其能够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从经营范围来看,国美氢能的野心不小,几乎涵盖了氢能产业的所有核心环节,包括制氢、储氢、燃料电池以及整车及运营等,公司将自身定位为设备、材料和技术服务商,试图在氢能产业全链条中占据一席之地。
更为关键的是,国美氢能在注册仅 5 天后,就迅速与央企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子公司国氢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国氢科技在氢能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掌握着催化剂、碳纸以及质子交换膜的全自主化技术,而国美氢能则拥有黄光裕及国美系的商业资本和运营网络优势。此次合作形成了 “国氢科技负责技术,国美氢能负责运营” 的模式,在当前氢能产业竞争从技术突破转向生态构建和场景运营的新时期,这样的强强联合无疑为国美氢能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过,国美氢能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氢能产业并非新生事物,早已吸引了众多企业提前布局,这些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产业方面都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国美氢能作为后来者,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而且,氢能产业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盈利周期较长,对于目前现金流紧张的国美系而言,如何保障国美氢能的资金供应,是黄光裕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国美系此前并无氢能相关的业务经验,在技术整合、团队搭建、市场开拓等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这对黄光裕的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困难重重,但氢能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契合 “双碳” 目标,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黄光裕和国美而言,氢能产业或许是打破当前困局、实现绝地反击的最后机会。如果国美氢能能够在氢能领域取得突破,不仅能够为国美系带来新的增长曲线,或许还能反过来为陷入困境的国美零售提供支持,帮助其化解债务压力,重新焕发活力。
如今,56 岁的黄光裕依然在为东山再起而努力拼搏。从 17 岁闯荡北京的草根少年,到缔造商业帝国的初代首富,再到如今面临困局寻求突破的企业家,他的商业人生充满了传奇与波折。此次押注氢能,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重要冒险。未来,国美氢能能否在氢能赛道上顺利前行,黄光裕能否凭借氢能带领国美实现逆风翻盘,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黄光裕还在商业的牌桌上,他就不会轻易放弃,而国美与氢能的故事,也将继续吸引着外界的目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