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烧得像吞了火炭!”52 岁的陈大叔(化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干活回家后随手拿起的半瓶 “康师傅”,竟藏着能在几小时内夺走成年人生命的 “隐形杀手”。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 “浙大一院”)庆春院区急诊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陆远强主任带领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分秒必争的抢救,成功将误服大剂量氢氟酸的陈大叔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事情要从一个普通的傍晚说起。当天,陈大叔在工地忙碌了一整天,顶着烈日高强度作业后,浑身被汗水浸透,喉咙干得像要冒火。傍晚回到家,他顾不上仔细查看,一眼瞥见墙角放着的半瓶 “康师傅” 瓶装液体,便以为是家人没喝完的矿泉水。口渴难耐的他拧开瓶盖,“咕咚咕咚” 几口就喝下了 150 毫升。
可刚咽下没多久,剧烈的灼痛感就从口腔、喉咙迅速蔓延至食道和胃部,仿佛有无数根烧红的针在扎刺。陈大叔瞬间脸色惨白,捂着胸口蹲在地上,疼得直冒冷汗,只能拼命抠着嗓子想要呕吐,却只吐出少量带血的黏液,嘴里还不断喊着 “烧得慌!快救我!”。家人听到动静赶来,看到陈大叔痛苦不堪的模样,又看到地上的瓶子,才猛然想起这瓶液体并非饮用水,而是之前用来清洁金属部件、含有化学物质的溶液,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急救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初步评估陈大叔的情况后,一边为他建立静脉通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一边火速将他送往浙大一院庆春院区。抵达医院时,陈大叔已经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的症状,血压开始下降,情况危急到了极点。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将他推进抢救室,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就此打响。
浙大一院作为浙江省中毒急救防治中心及浙江省中毒救治基地,在各类急危重症中毒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诊疗体系。急诊科主任陆远强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室,带领团队对陈大叔展开全面检查。当看到家属带来的 “毒水瓶” 检测报告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 瓶内液体含有 2% 氢氟酸和 6% 氟硅酸盐,而陈大叔一次性误服了 150 毫升,这样的剂量足以让成年人在几小时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
“氢氟酸可不是普通的强酸,它堪称‘隐形杀手’,比硫酸还要阴毒百倍。” 陆远强主任解释道,硫酸、盐酸等强酸主要通过腐蚀作用损伤皮肤和黏膜,而氢氟酸的危害更为隐蔽且致命。它不仅会像其他强酸一样对消化道造成严重灼伤,更可怕的是,氟离子会迅速通过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流遍全身,攻击骨骼、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氟离子会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导致低钙血症,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同时还会破坏肾脏功能,导致急性肾衰竭,短短几小时内就能让患者的生命陷入绝境。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团队分秒必争地制定并实施抢救方案。由于陈大叔已经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医护人员首先使用除颤仪稳定他的心率,确保心脏能够正常泵血。紧接着,为了清除体内的氟离子、纠正电解质紊乱并保护肾功能,团队立即为他开展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种治疗方式能通过体外循环系统,持续、缓慢地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同时精确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器官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
然而,陈大叔的病情仍在持续恶化。随着氟离子对肺部的损伤加重,他的呼吸功能越来越差,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普通的氧疗已经无法满足身体需求。为了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避免呼吸衰竭,陆远强主任果断决定为陈大叔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ECMO 被誉为 “生命支持的最后防线”,它能将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肺氧合后再送回体内,暂时替代心脏和肺部的功能,让受损的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在启动 ECMO 治疗的同时,感染防控和营养支持也同步跟进。氢氟酸对消化道黏膜的严重灼伤,导致陈大叔的消化道屏障功能受损,极易引发感染。医护人员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他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严密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严防感染扩散。此外,由于陈大叔无法正常进食,营养支持团队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的方式,为他补充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身体基本代谢需求,促进组织修复。
抢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ECMO 和 CRRT 治疗需要医护人员 24 小时密切监测,精准调节各项参数,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团队更是寸步不离,时刻关注陈大叔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情况,为他进行口腔护理、翻身拍背、皮肤护理等,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陆远强主任每天都会多次来到病床前,根据陈大叔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与团队成员反复讨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和悉心护理下,陈大叔的病情逐渐出现好转。治疗第 3 天,他的意识逐渐清醒,能够微弱地回应医护人员的询问;第 5 天,复查结果显示,他的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氟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第 7 天,在评估心肺功能后,医护人员成功为他撤离了 ECMO;又经过几天的 CRRT 治疗和康复护理,陈大叔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消化道灼伤逐渐愈合,能够少量进食流质食物。
住院十余天后,陈大叔顺利出院。出院当天,他和家人特意制作了一面写有 “妙手回春救危命,仁心仁术暖人心” 的锦旗,送到浙大一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手中,激动地向救了自己一命的 “白衣天使” 们连连道谢。“如果不是你们,我这条命早就没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陈大叔眼眶泛红,话语中满是感激。
此次成功救治误服大剂量氢氟酸患者的案例,不仅展现了浙大一院急诊科在急危重症中毒救治方面的高超水平,也为类似病例的诊疗积累了宝贵经验。陆远强主任再次强调,氢氟酸的毒性极强,无论皮肤接触、吸入还是误服,哪怕剂量很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任何形式的氢氟酸暴露都必须视为急症,第一时间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处理,切勿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同时,陆远强主任也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各类化学物品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对于氢氟酸、硫酸、盐酸等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储存和使用,妥善密封,张贴清晰的警示标识,切勿将其装入饮料瓶等日常容器中,避免因误拿误服引发悲剧。一旦发生化学物品泄漏或人员暴露,要立即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如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误服后不要自行催吐,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最大程度降低伤害。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不容忽视。浙大一院急诊科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职业精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 在与各类化学品接触时,多一份警惕,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对生命的保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