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英伟达和英特尔同时宣布,双方达成合作,英伟达将以每股 23.28 美元的价格购买英特尔普通股,投资金额为 50 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英伟达预计将持有英特尔 4% 以上的股份,成为英特尔重要股东之一。

根据合作协议,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 x86 CPU,由英伟达将其集成至 AI 基础设施平台;在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将生产并供应集成了英伟达 RTX GPU 芯片的 x86 系统级芯片(SOC)。
消息一出,英特尔股价在 18 日美股盘前一度涨超 30%,截至当日收盘,英特尔股价上涨 23.23%,市值一夜增加 210 亿美元。英伟达股价也收涨 2.31%,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
英特尔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作为传统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在过去多年接连错失 GPU、人工智能等时代浪潮,在竞争中逐渐落后于英伟达、AMD 等对手。昔日的 “硅谷灯塔” 正身陷困境。如今,英伟达的入股为英特尔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领域,英特尔的 x86 CPU 和英伟达的 GPU 一直是市场上的主流选择。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两家公司的合作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强大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在 CPU 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份额,而英伟达则在 GPU 和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通过合作,英特尔可以利用英伟达的技术提升其产品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领域的竞争力,英伟达也可以借助英特尔的平台扩大其市场份额。
不过,双方的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英特尔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中面临压力,其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进展一度落后于竞争对手。英伟达则需要在保持自身技术优势的同时,与英特尔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有分析指出,英伟达和英特尔的芯片组合可能会对正在开发自己的 AI 服务器的 AMD 构成重大竞争挑战。
英特尔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作为传统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在过去多年接连错失 GPU、人工智能等时代浪潮,在竞争中逐渐落后于英伟达、AMD 等对手。昔日的 “硅谷灯塔” 正身陷困境。
2000 年,英特尔的市值是 2770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是英伟达的 60 倍。2005 年,时任 CEO 保罗・欧德宁提出以 20 亿美元收购尚不起眼的英伟达,但提议被董事会断然否决。2006 年,乔布斯递来 iPhone 芯片订单,欧德宁却因 “乔布斯不愿多付 1 美元” 而拒绝,致使英特尔错失了一家伟大公司以及冉冉升起的 iphone 时代。2018 年,时任 CEO 罗伯特・斯旺误判生成式 AI 发展速度,认为生成式 AI 不会在短期内成熟,他拒绝了以 1 亿美元购入 OpenAI 15% 股份的宝贵机会。如今,OpenAI 估值已达 5000 亿美元。
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中,英特尔实现营收 129 亿美元,同比微增(去年同期为 128 亿美元),略超分析师预期。
此次合作也引起了业界对芯片行业未来格局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市场的持续增长,芯片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频繁。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联手,是否会打破现有的市场平衡,引发新一轮的行业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