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电商领域深耕十年后,转转亲手终结了起家的 C2C 业务,全面押注 C2B2C 模式。
记者从转转官方获悉,公司将彻底关停 “自由市场” (C2C)功能,全面转向 C2B2C 模式,C2C 业务将从 9 月 22 日起逐步关停。

C2C 模式即 “个人对个人” 交易,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服务,商品直接由个人卖家售予个人买家,平台介入程度较低;C2B2C 模式则是 “个人对企业再对个人”,个人卖家先将商品售予或寄售给平台,经平台质检、定价、翻新等标准化处理后,再由平台售予个人买家,平台全程把控商品质量与交易流程,承担信任背书角色。
有零售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转转的转型,事实上是对当前二手电商市场痛点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在竞争逐渐白热化的电商市场保持竞争力的方式。“当前二手电商市场存在商品质量、信息不透明、交易信任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平台加大服务标准化、建设质检体系,已经通过线下布局方式应对流量获取困难的问题,或会成为一种趋势。”
转转 C2C 业务谢幕:从 “起家根基” 到 “战略舍弃”
根据转转发布的公告,C2C 业务的下线将分阶段推进:2025 年 9 月 24 日上午 10 点起,关闭个人商品发布入口;9 月 29 日上午 10 点起,逐步下线可浏览与购买的商品,当日 24 点正式关停交易服务;过渡期间产生的订单,客服与售后通道将延长 1 个月至 10 月 31 日,确保用户诉求得到解决,此后 C2C 业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C2C 早已是转转的 “边缘业务”。据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目前,C2C 在平台整体 GMV(商品交易总额)中的占比已不足 3%,彻底沦为 “边缘业务”。
“C2C 是转转从第一天就有的业务,2015 年到 2020 年,我们一直以 C2C 模式为主,最近几年才逐渐转为辅助业务。” 黄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关停 “自由市场” 是 “艰难但必须坚定的选择”—— 一方面,该业务承载了初创团队的心血与早期用户的信任;另一方面,C2C 模式天然存在监管漏洞,为网络诈骗、灰色交易提供了空间,平台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个人交易中的纠纷,长期影响用户体验与品牌口碑。
转转自 2019 年起就已将战略重心转向 C2B2C 模式,核心抓手是 “官方验” 服务。通过组建自有质检团队,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对二手商品质量进行系统化管控;在 3C(手机、电脑、数码)等核心品类中,还引入 365 天质保、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售后保障机制,针对性解决二手交易中的 “信任缺失、信息不对称、售后无保障” 三大痛点。
对于转转的转型,行业观察人士刘旷向记者分析指出,转转在 C2C 领域与闲鱼相比并无优势 —— 闲鱼依托淘宝的流量红利,积累了超 5 亿注册用户,日均闲置商品发布量超 400 万件,而转转的 C2C 业务既无流量优势,又面临高交易风险,“二手奢侈品、3C 产品等品类真假难辨,个人交易中欺诈问题频发,用户信任度难以建立”。
反观 C2B2C 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 “平台介入” 带来的信任背书。刘旷表示,该模式下,平台通过质检、定价、售后等环节的把控,大幅降低交易风险,能吸引更多追求安全、可靠的用户,“长远看有利于平台建立品牌壁垒”。
在二手电商市场,转转并非唯一探索模式变革的玩家。2024 年,闲鱼低调上线 “闲鱼奥莱”,引入 B 端商家,主打临期、微瑕等 “新货盘”,在保留 C2C 灵活性的基础上,探索增量空间;爱回收则依托线下门店网络,强化 “线上 + 线下” 联动,构建全渠道回收体系。
但有电商行业分析师也指出,C2B2C 模式对平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专业的质检团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还要能控制成本,保证收来的商品在价格和质量上有竞争力,对资金的要求也很高。”
在其看来,对于转转而言,全面转向 C2B2C 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一方面,可依托 “官方验” 与线下门店构建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如何控制成本、持续提升验真能力、扩大用户规模,仍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