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悬赏叫板罗永浩,预制菜争议再掀波澜

在当下的餐饮行业,预制菜已然成为一个热门且极具争议的话题。近期,西贝与罗永浩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端虽暂告一段落,却在餐饮界和消费者群体中留下了持续发酵的影响,而新辣道创始人、餐饮人李剑的介入,更是让这场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再度升温。

此前,罗永浩在直播间对西贝使用预制菜一事提出批评,强调预制菜的信息应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他的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而在这场风波中,李剑直播叫板罗永浩,并悬赏 20 万元,旨在寻找国内不使用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餐厅,以此来验证罗永浩 “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 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李剑在餐饮行业深耕 30 年,从员工食堂起步,涉足火锅连锁、复杂中餐,再到上游食品工厂和食品电商,全链条的深度参与让他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罗永浩引导消费者 “迷信” 小饭馆、餐厅 “现炒” 饭菜更健康的观点存在严重偏差。他指出,大家不应单纯纠结于是预制菜还是非预制菜,而应将重点放在冷冻原料和鲜鱼、鲜鸡、鲜猪等鲜肉相比,究竟哪个对消费者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更实惠。李剑强调,现代食品工业冷冻技术是全球肉类供应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餐馆要选择品牌可靠的冷冻原料,而非执着于 “鲜冻” 概念。

李剑进一步指出,罗永浩在直播中并未明确 “预制菜” 的定义,却利用消费者的生活常识设置逻辑陷阱。比如,罗永浩认为只要不是现买鲜鱼、鲜鸡块、鲜羊排,像冷冻海鲜肉等,或者经过粗加工腌制的半成品,就是预制菜。按照这种逻辑,西贝开放后厨后,媒体发现的冷冻鸡块、鳕鱼块、羊排、花菜等,只因是冷冻的,就被定义成 “预制菜”。但李剑认为,“现炒” 饭菜背后同样隐藏着未知风险,蔬菜可能含添加剂或农药残留、肉类可能未经检疫或已腐败、调料可能存在非法添加,并非如罗永浩所宣传的那般 “健康美味”,这种误导反而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在餐饮行业论坛上,李剑再次 “硬刚罗永浩”,言辞激烈地表示罗永浩在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表态,对中国的食品产业、餐饮行业,尤其是广大消费者长期的真正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践踏。他甚至邀请罗永浩在公开场合就预制菜对消费者是好是坏展开交流。

李剑的这一系列举动,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观点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网友力挺李剑,认为他是为餐饮行业发声。在他们看来,罗永浩的观点确实引发了大众对预制菜的偏见,很多消费者一听到预制菜就本能地觉得不好。但实际上,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合理使用冷冻原料和符合标准的添加剂,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供应稳定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李剑在行业打拼多年,对行业的理解深刻,他站出来纠正罗永浩的言论,是为了避免行业发展受到阻碍,即便可能面临骂名也义无反顾。

然而,另一部分网友则对李剑的动机表示怀疑,认为他有蹭热度之嫌。毕竟罗永浩和西贝这场风波热度极高,此时李剑跳出来叫板罗永浩,很容易吸引大众目光。而且悬赏 20 万征集符合要求的餐厅,这种方式也被部分网友认为过于 “激进”,更像是博眼球的手段。还有网友指出,李剑的信良记也和预制菜有关,他参与这场讨论,难免有让自己品牌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的意图。

从行业角度来看,预制菜的发展势头迅猛。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突破 5600 亿元,平均增长率达 15%。在租金、人工、食材成本 “三高” 的压力下,中央厨房集中粗加工成为连锁餐企维持运营的 “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虽然能降低人为失误,保证品质的稳定性,但也因 “防腐剂”“复原菜” 等标签,让不少消费者心存疑虑。在这场争议中,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是知情权。一项 3 万人参与的投票显示,86% 的网友要求 “用了预制菜就必须明示”。大家并非完全排斥预制菜,而是希望在消费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目前,《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标准的出台,有望为预制菜划定科学清晰的边界,让监管、企业和消费者能在同一套话语体系下进行沟通。届时,企业可以更专注于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产品,而无需再纠结于概念之争。对于餐饮行业而言,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合理利用现代食品工业技术,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而这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或许也将成为行业变革和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