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9 月 19 日,美国移民政策再度引发全球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 H-1B 签证项目进行大幅改革,要求企业为每位 H-1B 签证申请人每年支付高达 10 万美元的费用,否则申请人不得入境。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科技行业和移民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

H-1B 签证作为美国吸纳外籍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在填补美国国内专业职位空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签证主要面向拥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外籍人士,尤其受到美国科技企业的青睐,成为它们吸纳高学历技术移民的主要途径。每年,数以万计怀揣着技术梦想的人才凭借 H-1B 签证踏入美国,为美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然而,这一签证项目并非一帆风顺,长期饱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H-1B 签证是美国保持科技创新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成为各国争夺的核心资源。美国通过 H-1B 签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为其科技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特别是在当下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拥有顶尖技术人才不仅关乎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对美国的国防安全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为例,出生在南非的他曾持有 H-1B 签证,正是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他得以施展才华,创立了改变全球汽车行业格局的特斯拉以及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 SpaceX,为美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太空技术领域赢得了领先优势。
然而,反对者也有自己的立场。他们强烈批评美国科技企业长期滥用 H-1B 签证,将其作为引进廉价外国劳动力的工具。他们指出,大量外籍劳工的涌入,不仅压低了行业整体工资水平,还阻碍了美国本土人才,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就业和晋升机会。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在 2024 年成为获得 H-1B 签证最多的美国企业,今年上半年,亚马逊为其外籍员工拿下了超过 1 万张 H-1B 签证。如此大规模的外籍员工引进,难免让本土员工感到就业压力倍增。
此次特朗普政府对 H-1B 签证加收 10 万美元费用,白宫宣称此举旨在确保引进的外籍劳工 “真正具备高度技能,不可替代”,同时促使企业优先培训本土人才。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为了保护本土就业、提升人才引进质量的合理举措。但深入分析,这一政策背后或许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对于美国科技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以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为例,它们长期依赖 H-1B 签证项目来扩充技术团队。如今,高昂的签证费用将大幅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如果企业选择继续为外籍员工申请签证,每年为每位员工额外支付 10 万美元,这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以亚马逊为例,若按照今年上半年其获批 1 万张 H-1B 签证计算,每年仅签证费用就将增加 10 亿美元。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企业很可能会削减招聘计划,或者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海外,以降低人力成本。这不仅会影响美国科技行业的发展速度,还可能导致大量工作岗位流失到海外。
从移民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无疑会让许多怀揣美国梦的技术人才望而却步。原本计划赴美工作的外籍人士,在面对每年 10 万美元的签证费用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对于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人才而言,这笔费用几乎是天文数字。即使他们有幸获得美国企业的工作邀请,也可能因无法承担签证费用而放弃。这将导致美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失去吸引力,使得其他国家有机会吸纳这些优秀人才。
此外,这一政策还可能对美国的教育产业产生连锁反应。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赴美留学。许多国际学生毕业后,希望通过 H-1B 签证留在美国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如今,H-1B 签证费用的大幅提高,可能会让一部分国际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将美国排除在外。这对于依赖国际学生学费收入的美国高校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从法律层面看,这一政策也面临诸多挑战。非营利组织美国移民委员会的研究人员指出,特朗普没有法律授权对 H-1B 签证额外增收费用,美国国会仅授权总统为签证申请处理征收费用。10 万美元的费用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签证申请处理成本,这种通过行政令大幅提高签证费用的做法,很可能涉嫌超越法定权限,未来或将面临司法诉讼。
美国对 H-1B 签证加收 10 万美元费用的政策,虽然打着保护本土就业、提升人才引进质量的旗号,但实际上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科技企业人力成本上升、工作岗位流失、美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优势下降以及对教育产业的冲击等。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是否能够达到其预期目标,还是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和争议,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自由流动对于各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此次的移民政策调整,或许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利弊,以确保在保护本土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长期的发展潜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