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锅升腾处的流量奇迹:当鸡排遇上情绪共振

“能做给你吃是我的荣幸!” 景德镇第五中学旁的小吃街上,李俊永翻动着油锅里的鸡排,随口一句真诚告白引得排队人群齐声叫好。这位被网友称作 “鸡排哥” 的摊主,用 6 元一份的鸡排,创造了单条视频获赞超 180 万、5 天涨粉 36 万的流量奇迹。网友戏称 “6 元鸡排吃出 600 元的服务体验”,而在这份戏谑背后,藏着当代社会最珍贵的情感共鸣 —— 一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情绪价值:流量密码的表层答案

“鸡排免费送,袋子六块哦”“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我的鸡柳鸡排”,鸡排哥的 “金句库” 被网友整理成《鸡排课堂笔记》广泛传播。这种自带喜剧效果的互动方式,精准击中了现代人的情绪需求。南开大学吕小康教授曾指出,情绪价值的核心是通过特定方式获得积极情绪体验与精神满足,而鸡排哥用市井幽默将其具象化:学生因迟到 5 分钟被收 7 元,却因一句 “青春不是用来排队的” 甘之如饴;职场人对着他手忙脚乱的 “痛苦面具” 视频自嘲 “这就是我的上班状态”。

短视频平台上,# 鸡排哥演我的上班状态 #话题下,无数二次创作将他的忙碌身影与考研冲刺、项目赶工等场景结合。华中师范大学梅志罡副教授分析:“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压力下的幽默坚守,这成为反哺现实的情绪出口。” 这种情绪供给并非刻意设计 —— 当他因高温中暑仍坚持出摊,只因 “怕远道而来的顾客吃不上”,这份质朴责任感让幽默有了真诚底色。

经营哲学:双向筛选的信任构建

情绪价值的可持续性,终究要扎根于扎实的经营逻辑。鸡排哥的三条 “江湖规矩” 暗藏深意:16:30 后专供学生,用价格倾斜(学生价便宜 1 元)锁定核心客群;12 点后加价 1 元的 “拖延税”,以趣味杠杆调节客流;“自己敞袋接鸡排” 的要求,既提升效率又建立互动仪式感。

这种个性经营实则是一场精准的双向筛选。愿意遵守规则的顾客,自然认可他的服务理念;而他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更让信任有了坚实基础 ——“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自己” 的口头禅背后,是每日更换的烹炸用油、亲自挑选的原料,以及掉落鸡排立即补送的坦诚。9 年不换摊、不涨虚价的坚持,让 6 元鸡排成为 “靠谱” 的代名词。正如梅志罡所言:“他筛选出忠实客群,顾客回馈以信任,这才是健康的情绪价值生态。”

社会镜像:从个体走红到城市共鸣

鸡排哥的走红早已超越个体范畴,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价值共创。外地游客带着为他创作的画像专程打卡,网友自发制定《鸡排哥生存指南》,甚至开发 “迟到模拟器” 小程序生成趣味罚单。当他的 “手忙脚乱” 成为职场人、学生的自嘲素材,当他的金句被制成表情包在社交圈流转,这个小吃摊已成为承载集体情绪的文化符号。

更动人的是城市与个体的双向成就。走红后,景德镇城管成立专班维持秩序,文旅局迅速安排志愿者支援国庆客流,环卫工沿队伍增设垃圾袋 —— 城市用精细化服务接住了这份 “泼天富贵”。而当鸡排哥被授予 “文旅推荐官”,在座谈会上强调 “把控食品安全”,他也将个人流量转化为城市名片。这种共振让烟火气有了温度:游客打卡鸡排摊后,会顺带走进瓷坊窑厂;当地居民则因这份 “城市骄傲” 更添归属感。

价值启示:情绪经济的底层逻辑

“情绪价值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建立在产品与双向认可上的附加价值。” 梅志罡的论断点破了事件本质。在消费升级与情感匮乏并存的当下,许多商家陷入 “过度包装” 或 “机械服务” 的误区,而鸡排哥证明:最动人的商业连接,永远是真诚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他的故事给出了小微经济突围的范本:用个性化服务创造差异化,以品质坚守筑牢信任根基,靠情感共鸣实现价值升级。当连锁店的标准化话术让人生厌,当套路营销消耗着消费信任,这份 6 元鸡排里的真诚与温度,便成了稀缺品。而顾客的热情反馈、城市的积极响应,更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商业的本质是人与人的连接,双向奔赴的情感共鸣,永远比单向输出的营销套路更有力量。

油锅依旧沸腾,排队的人群里仍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笑声与金句。这份走红不是偶然的流量奇迹,而是真诚被看见、信任被珍视的必然结果 —— 当经营者以心换心,消费者以信回应,城市以暖承载,6 元鸡排里的双向奔赴,便道出了最本真的商业智慧与生活哲学。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