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价格波动背后:气候变化与产业挑战

在现代社会,咖啡早已成为打工人不可或缺的 “续命水”。然而,近期咖啡市场的价格波动,让不少人感慨 “咖啡快要喝不起了”。

过去一年,咖啡鲜果收购价的变化可谓惊人。云南咖啡鲜果采购价从往年的每斤 3-5 元,一年内涨了近 3 倍,达到每斤 11 元左右。这一价格涨幅使得咖农的收益骤增,原本一些种玉米的农户也纷纷改种咖啡。据炬点咖啡园艺师叶涛介绍,这背后很大一个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阿拉比卡咖啡主要种植地减产,从而驱动咖啡豆价格上涨。

咖啡豆主要分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种。阿拉比卡咖啡原产地在非洲,目前在全球咖啡种植的占比约为 60%,其酸度较高,适合追求风味层次感和清新口感的人群,精品咖啡大多来自阿拉比卡。而罗布斯塔咖啡抵御气候变化、病虫害的能力更强,占比约为 40%,其酸度较低,苦味更明显,适合需要快速提神或偏好浓郁咖啡因的人群。

气候变化对阿拉比卡咖啡的种植产生了严重冲击。阿拉比卡咖啡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其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度在 20℃左右,年降水量大于 1200mm。当气温长期超过 30 摄氏度时阿拉比卡咖啡产量会降低,持续几天的霜冻会伤害咖啡树甚至导致其死亡,超过 3 个月降水量小于 40mm 的干旱也将降低产量。巴西和越南两国咖啡产量合计占全球的近 50%,但长期的干旱天气导致越南 2023/2024 年度咖啡豆产量下降 20%,干燥、炎热的天气使巴西同年度产量预报从同比增长 5.5% 转为同比下降 1.6%。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病虫害加剧,提高了咖啡种植成本。在非洲,咖啡果小蠹这种害虫每年造成超过 5 亿美元损失。随着温度上升,咖啡果小蠹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繁育代数增加,受影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在中国云南,虫害则表现为蚜虫,当地咖农引进七星瓢虫做生物防治,但雨水增多时,瓢虫的卵遇水很难孵化,这也体现了咖啡种植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无奈。

咖啡豆价格的上涨,在终端市场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一方面,消费者仍然能喝到 9.9 元一杯的咖啡。据招商证券、招银国际相关研报显示,在一杯瑞幸咖啡的原材料成本中,咖啡豆占比不足 4%,而牛奶成本占比高达 21.6%,所以咖啡豆价格的上涨对一些大众咖啡品牌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些品牌可以通过控制咖啡豆用量、以其他产品弥补亏损等方式来维持低价策略,9.9 元的产品也可起到开拓市场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精品咖啡店的价格却有明显上调,今年终端价格上调了 20%-50% 不等。而且由于咖农为了抓住价格高位,可能不等咖啡豆完全成熟就采摘,导致咖啡品质下降,消费者可能会花更高的价钱喝到更差的咖啡。

对于大型咖啡企业来说,咖啡生豆涨价的影响有限。接近星巴克的人士表示,目前星巴克的终端产品及定价策略还是照常在进行。这是因为大型企业通常会在前一两年就评估并囤一些咖啡豆库存,以应对涨价风险,同时其采购量大,也能享受一定的价格优势。然而,咖啡供货商今年却有很多跑路的情况,原因是他们在前年就谈定了今年的采购合同,结果咖啡豆涨价后成本无法收回,所以宁愿赔违约金也不愿意交货。

从长远来看,咖啡产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IPCC 预测,到 2050 年,中美洲大部分咖啡主要产区会因为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不适合种咖啡,尤其是中低海拔地区。全球适宜咖啡种植的区域面积预计将减少约 50%,咖啡种植将向高海拔区域迁移。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培育对干旱、高温、病虫害耐受力更强的咖啡品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例如,Excelsa 咖啡品种就因其更耐高温干旱、对多种常见病虫害具有更高抗性,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此外,“世界咖啡研究” 机构为印度尼西亚和秘鲁的咖啡农户提供遮荫树种建议,通过调节光照强度、保持水土等方式,为咖啡提供适宜生长的小气候,同时农户还可在遮荫树种下间作其他作物,增加收入。

咖啡不仅是打工人的 “续命水”,更是许多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正在严重冲击咖啡产业的未来。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需要逐渐适应咖啡价格的波动;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正如叶涛所说,我们很可能是能喝到阿拉比卡咖啡的最后一两代人了。而这一产业的变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