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0 日上午,高德地图 “扫街榜” 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发布 2025 国庆出行全景指南,基于 10 亿用户数据与全网实时路况预测:全国高速交通压力已于今日 16 时正式攀升,假期首波出行高峰将在 21 时至 10 月 1 日 1 时集中显现。作为 “提前避堵族” 的集中出发时段,北京 G4 京港澳高速、上海 G2 京沪高速、广州 G15 沈海高速等出城段已进入流量预警状态,晚高峰 19 时至 21 时拥堵指数或突破 8.5(满分 10)。

10 月 1 日将成为整个假期的 “拥堵峰值日”。数据显示,零点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开启后,全国将迎来第二波小高峰,而清晨 4 点则成为全天最通畅的 “黄金窗口期”。值得注意的是,当日 8 时至 14 时的第三波高峰覆盖范围最广,长三角 G2 京沪高速(无锡 – 苏州段)、珠三角 G4 京港澳高速(广州 – 深圳段)、中西部 G5 京昆高速(西安 – 汉中段)等主干道均将面临 “饱和式车流” 考验。
长三角成拥堵核心区,三条高速 “堵时超 18 小时”
在 10 月 1 日零点最繁忙的十条高速榜单中,长三角地区占据六席,其中苏州、无锡附近三条高速包揽前三甲,成为全国拥堵最集中的区域。G1521 常嘉高速苏州段(石牌服务区至董浜南枢纽)堪称 “堵王”,预测从 0 时至 18 时持续 18 小时处于严重繁忙状态,直至傍晚 18 点后车流才会逐步回落。
紧随其后的 G2 京沪高速(无锡 – 苏州段)、G60 沪昆高速(上海 – 嘉兴段)同样压力陡增,这两条连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交通大动脉,预计日均车流量将突破 15 万辆次,较平日增长 3 倍以上。高德交通分析师指出:“长三角城市群密集、旅游资源集中,叠加跨城探亲需求,导致区域内高速拥堵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他地区。”
粤港澳与京津冀地区拥堵态势同样严峻。G4 京港澳高速(广州 – 深圳段)、G1 京哈高速(河北 – 天津段)等跨省通道,在零点至凌晨 2 点间的车流密度将达到每公里 120 辆,部分路段或出现 “车龙绵延 5 公里以上” 的情况。
景区商圈同步 “红警”,夜游成新拥堵诱因
高速拥堵之外,热门景区与商圈的周边交通同样不容乐观。高德扫街榜同步发布的 “国庆拥堵预警榜” 显示,杭州西湖、大唐不夜城、凤凰古城位列热门驾车景区前三,这些景区周边道路在 10 月 1 日至 5 日的 10 时至 16 时、18 时至 21 时均将出现双重拥堵高峰,其中西安 G5 京昆高速(兵马俑方向)、黄山 G3 京台高速(黄山景区段)等路段需特别留意。
商圈拥堵呈现 “中西部崛起” 特征,成都春熙路、长沙五一广场、重庆解放碑三大商圈占据拥堵榜前三,天津和平路、杭州湖滨商圈紧随其后。数据预测,这些商圈周边道路的晚高峰将提前至 17:30,较平日缩短 1 小时,停车泊位缺口可达 30% 以上。对此,高德建议采用 “停车换乘 + 短距离骑行” 的组合方式,避开核心区域车流。
秒级预警守护出行,“鹰眼系统” 覆盖 17 类场景
针对假期出行安全,高德联合中国安科院推出的 “鹰眼守护” 预警技术成为核心保障。该系统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通过融合海量车辆速度、加速度等脱敏数据,由云端 AI 大模型实时分析异常行车行为,实现路桥灾毁、前方急刹等 17 类场景的秒级预警。
在山东高速测试基地的实车验证中,当车辆以 80 公里 / 小时行驶时,系统对重大异常事件的预警响应时间仅需 2.3 秒,覆盖距离达 1 公里,准确率超 90%。2024 年广东梅大高速塌方事故中,该技术的早期版本已成功通过 “前方急刹预警” 帮助车主规避风险。目前,用户只需打开高德导航并开启语音播报,即可自动接入这一 “车车互助” 的安全网络。
避堵全攻略:错峰 + 规划 + 工具三重保障
(一)分时段避堵指南
- 出程优选:9 月 30 日 16 时前或 10 月 1 日 4 时至 6 时出发,避开三大高峰时段;
- 返程建议:10 月 6 日 14 时前或 10 月 8 日 21 时后返程,重点规避 G4 京港澳高速(广州 – 深圳方向)等热门通道;
- 餐饮错峰:服务区用餐选择 10:30 前或 14:00 后,市区就餐避开 11:30-13:00、17:30-18:30 的高峰窗口。
(二)智慧工具活用技巧
- 开启高德 “鹰眼守护”:进入导航设置页勾选 “安全预警”,自动接收风险提示;
- 订阅实时路况:对 G1521 常嘉高速等重点路段设置 “拥堵提醒”,系统将提前 3 公里推送规避方案;
- 服务区精准匹配:通过 “扫街榜 – 吃在服务区” 评分,选择星巴克、地方特色餐饮齐全的服务区(如云南服务区数量居全国之首),减少停留时间。
(三)极端情况应对方案
若遇高速长时间拥堵,可通过 “高德救援” 功能联系就近服务区的补给车辆;如收到 “鹰眼系统” 的重大灾害预警,需立即开启双闪并驶入应急车道,配合路政部门疏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