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 18 克就够!这种 “天然营养宝库”,竟藏着延缓脑衰、防癌的秘密

生活中,人们常以 “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 来评判食材营养,这里被推崇的 “一条腿” 食材,正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蘑菇。看似平凡的蘑菇,究竟凭什么能在营养界占据一席之地?它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健康密码,能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蘑菇的健康面纱。

每日吃蘑菇,健康益处看得见

1. 每日 18 克,降低癌症风险有依据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而蘑菇或许能成为我们抵御癌症的 “天然防线”。2021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进展》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极具说服力的研究。该研究围绕食用蘑菇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展开,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梳理了 1966 年至 2020 年间发表的 17 项癌症相关研究,还对 19500 多名癌症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了深入剖析。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每天坚持吃 18 克蘑菇的人,与完全不吃蘑菇的人相比,患癌症的风险降低了 45%。尽管目前蘑菇降低患癌风险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科学家们推测,这很大程度上与蘑菇中的麦角硫因有关。要知道,蘑菇是膳食中获取麦角硫因的重要来源,这种物质不仅是独特且高效的抗氧化剂,还是优秀的细胞保护剂。它能帮助阻止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在降低患癌风险方面发挥作用,尤其在预防乳腺癌上,表现更为突出。

2. 每日 12 克以上,守护认知功能防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功能的衰退成为许多人担忧的问题,而蘑菇则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有力支持。2024 年 1 月,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素》(Nutrients)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每天食用 12 克以上的新鲜蘑菇(换算后相当于每周吃 1 份及更多),与多个认知领域的较高得分密切相关。无论是与日常记忆息息相关的情景记忆、前瞻性记忆,还是阅读能力、执行功能及处理速度等关键认知指标,都能从食用蘑菇中受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若每周食用蘑菇超过 2 份,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几率还会有所降低。蘑菇之所以能有这样的 “神奇” 效果,关键在于其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膳食纤维(主要是 β 葡聚糖)、麦角硫因以及二萜类化合物等植物化学物质。这些成分已被科学证实具有抗炎作用,能帮助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为我们的认知功能筑起一道坚固的 “保护屏障”。

3. 长期吃蘑菇,助力体重管理防肥胖

在如今追求健康身材的时代,蘑菇在体重管理领域也展现出了独特优势。2023 年,美国布法罗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揭示了蘑菇与预防肥胖的密切关联。

研究指出,膳食中摄入几丁质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显著影响,而这种积极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减少体重增长、降低体脂含量,还能增强身体对肥胖的抵抗力。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研究者专门对小鼠展开了对比实验:一组小鼠喂食含普通纤维素的高脂肪饲料(简称 HFD),另一组则喂食含几丁质纤维的等热量高脂肪饲料(简称 CHFD)—— 两种饲料的唯一区别,就是纤维素的种类是否为几丁质。

实验结果清晰明了:与喂食含几丁质纤维高脂肪饲料的小鼠相比,吃普通纤维素高脂肪饲料的小鼠体重增长更为明显;更令人惊喜的是,几丁质酶缺陷的小鼠在食用含几丁质纤维的高脂肪饲料后,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肥胖程度和脂肪总量也显著减少。由此可见,长期坚持吃蘑菇,对预防肥胖、改善身体脂肪状况能起到积极作用。

蘑菇营养丰富,这些优势很突出

蘑菇属于蔬菜中的菌菇类,与其他种类的蔬菜不同,它属于真菌而非植物,这也使得它在营养成分上独具特色。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丁质有助于减肥外,蘑菇本身热量低、脂肪含量少,且富含膳食纤维。因此,只要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炒、煮汤、凉拌等,避免油炸、爆炒,蘑菇本身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减肥人群食用的食材。

不仅如此,蘑菇在以下营养成分方面也有着突出优势:

1. 维生素 D:天然食物中的 “稀缺资源”

维生素 D 对人体至关重要,它能促进钙的吸收,维持骨骼健康。但大多数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 D 含量并不高,而通过晒太阳让皮肤合成维生素 D,又会受到季节、天气、地理位置、肤色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国人普遍存在维生素 D 缺乏的情况。

蘑菇则是极少数含有维生素 D 的天然食物之一。大多数蘑菇每 100 克大约含有不到 50IU(IU 为国际单位,维生素 D 1μg=40IU)的维生素 D,这与每天 400IU 的需求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过,一个简单的小技巧就能大大提高蘑菇中维生素 D 的含量:在购买蘑菇后,选择阳光充足的中午,将其放在阳光下晒 0.5~2 小时,蘑菇中的维生素 D2 含量就能轻松达到 400IU 以上,满足人体每日的需求。

2. B 族维生素:能量代谢的 “助推器”

B 族维生素是一组水溶性维生素,它们在人体能量代谢、细胞生长与修复等基础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蘑菇是 B 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其中维生素 B2、烟酸、泛酸和叶酸的含量尤为突出。

举例来说,每 100 克鲜蘑菇中,维生素 B2 的含量为 0.35mg,烟酸含量高达 4.0mg;而每 100 克鲜草菇中,维生素 B2 的含量为 0.34mg,烟酸含量更是达到了 8.0mg。即使是以 B 族维生素含量突出而闻名的粗杂粮,也难以与之相比 —— 每 100 克玉米中,维生素 B2 的含量仅为 0.11mg,烟酸含量为 1.8mg,远低于鲜蘑菇和鲜草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很多蘑菇是以干制品的形式出售的。虽然干蘑菇的营养素含量看似很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干蘑菇的食用量通常不大,而且在烹调前需要进行水发处理,这一过程会导致一部分水溶性营养素(如 B 族维生素)流失,使得实际摄入的营养大打折扣。因此,在享用干蘑菇美味的同时,也要关注营养素的流失问题,科学规划饮食。

3. 钾元素:天然的 “补钾能手”

钾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它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调节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蘑菇中的钾含量相当可观,每 100 克新鲜蘑菇中的钾含量普遍在数百毫克至一千毫克之间,不过不同品种的蘑菇,钾含量差异较大。

在众多蘑菇品种中,口蘑的钾含量尤为突出,每 100 克口蘑中钾含量高达 3106 毫克,不仅在蘑菇类食材中名列前茅,更是所有天然食物中钾含量最高的品种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平时经常食用的鲜香菇,每 100 克中的钾含量仅为 20 毫克,不仅在蘑菇界排名靠后,在整个蔬菜界也处于较低水平。

整体来看,大部分蘑菇的钾含量还是非常 “抗打” 的。这些蘑菇的钾含量远超过日常生活中许多其他食物,甚至超过了被誉为 “补钾佳品” 的香蕉 —— 每 100 克香蕉中钾的含量约为 256 毫克,某些蘑菇的钾含量几乎是香蕉的数倍。因此,对于需要补充钾元素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低钾血症患者等,蘑菇无疑是一个优质且丰富的钾元素来源。

蘑菇美味又百搭,烹调技巧要掌握

蘑菇最大的特点就是 “鲜”,这种鲜味能极大地提升菜品的口感,让人食欲大增。蘑菇的鲜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氨基酸,蘑菇中含有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呈味氨基酸,具有增强味觉的作用,能让食物味道更加浓郁,这与味精的主要成分 “谷氨酸钠” 的呈味原理相似;另一方面,蘑菇中还含有呈味核苷酸,这类成分能够与氨基酸相互作用,进一步放大食物的鲜味。此外,蘑菇中的糖类、有机酸等其他呈味物质,也能与味蕾结合,丰富食物的味道层次。

不同品种的蘑菇,在口感和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适合的烹调方式也各不相同。市面上常见的蘑菇品种及其适宜的烹调方式如下:

  • 香菇:口感醇厚,香气浓郁,适合用来炖汤、红烧、炒肉,也可以晒干后制成香菇酱,风味独特。
  • 金针菇:口感软嫩,富含膳食纤维,适合凉拌、涮火锅、做汤,如经典的金针菇豆腐汤、凉拌金针菇等。
  • 杏鲍菇:肉质紧实有嚼劲,味道鲜美,适合煎、炸、烤、炒,也可以切成片或条,模拟肉类的口感,制作成 “素牛排”“素肉丝” 等菜品。
  • 平菇:质地柔软,味道清淡,适合清炒、做汤、涮火锅,也可以与鸡蛋搭配,制作成平菇炒鸡蛋,简单又美味。
  • 口蘑:味道鲜美,口感细腻,适合清炒、炖汤、烤食,无论是单独烹饪,还是与其他食材搭配,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风味。

在烹调蘑菇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和火候。如果烹调时间过长,蘑菇中的水分会过度流失,导致口感不再鲜嫩,同时一部分营养素(如 B 族维生素)也会因长时间加热而流失;火候过大则容易将蘑菇炒焦或煮烂,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因此,烹调蘑菇时,火候要适中,根据不同的蘑菇品种和烹调方式,合理控制烹饪时间,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蘑菇的营养和鲜味。

食用蘑菇有禁忌,这 3 点要牢记

蘑菇虽好,但在食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因食用不当而对健康造成威胁。

1. 警惕野生菌菇,不采不食陌生人

每年,我国都会发生多起因误食野生毒菌而导致中毒的案例,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野生菌菇种类繁多,其中许多毒菌与可食用菌菇外形相似,难以辨别,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采菇人,也可能出现误判。因此,最稳妥的做法是:不随意采摘路边、山林中的野生菌菇,更不要贸然食用。在购买蘑菇时,应选择正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常见的、经过安全检测的蘑菇品种,如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确保食用安全。

2. 避免食用久泡蘑菇,防止营养流失与变质

蘑菇在烹调前通常需要清洗或浸泡,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泥沙。但需要注意的是,蘑菇不宜长时间浸泡。一方面,蘑菇中富含的 B 族维生素等水溶性营养素,在长时间浸泡过程中会逐渐溶解到水中,导致蘑菇的营养价值降低;另一方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长时间的湿润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尤其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微生物繁殖速度更快,可能导致蘑菇变质、发霉。食用这类久泡的蘑菇,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浸泡蘑菇时,应控制浸泡时间,一般建议浸泡 10~20 分钟即可,浸泡后的水也尽量不要丢弃(如果水质清澈),可以用来煮汤,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3. 痛风患者需谨慎,根据病情合理食用

蘑菇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嘌呤在人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对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来说,过量摄入嘌呤可能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诱发或加重痛风症状。根据嘌呤含量的不同,蘑菇可分为高嘌呤蘑菇、中嘌呤蘑菇和低嘌呤蘑菇三类(具体分类可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

在痛风急性发病期,患者应严格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尽量少吃中嘌呤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低嘌呤食物;在痛风缓解期,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食用中嘌呤食物,但仍需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因此,痛风患者在食用蘑菇前,应了解不同蘑菇的嘌呤含量,并根据自身病情和所处的疾病阶段,合理选择蘑菇的种类和食用量,避免因食用蘑菇而导致痛风发作。

蘑菇,这种看似普通的食材,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诸多健康益处。从降低癌症风险、延缓认知衰老,到助力体重管理,蘑菇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同时,蘑菇还富含维生素 D、B 族维生素、钾元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名副其实的 “天然营养宝库”。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不同品种的蘑菇,采用健康的烹调方式,适量食用蘑菇,让这份美味与健康伴随我们的生活。当然,在食用蘑菇时,也要牢记相关的注意事项,确保食用安全,真正让蘑菇成为我们健康饮食的好帮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