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升级:从 “账号问题” 到 “言论违规” 的 24 小时反转
9 月 24 日午后,一场无声的 “封禁” 悄然蔓延。当网友试图关注张雪峰在微博、抖音、快手等五大平台的主账号时,统一弹出的 “禁止关注” 提示打破了网络平静 —— 微博标注其违反社区公约,快手直指 “违反社区规定”,B 站则显示 “账户异常”。这场覆盖全平台的处罚迅速引发猜测,从 “被恶意举报” 到 “触及监管红线” 的传言在社交平台发酵。

24 小时内,三次回应勾勒出事件全貌。起初张雪峰本人以 “账号问题” 四字简短回应后挂断电话,工作室随后模糊表示 “正在反省”,直至 25 日午后,团队才明确披露:处罚源于直播中 “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且已收到举报,目前正推进解决,预计短期可恢复。值得玩味的是,截至 25 日 12 时,”张雪峰讲升学规划”” 峰学未来教研中心 ” 等关联账号仍在抖音正常直播带货,主播面对满屏追问始终沉默不语。
争议溯源:那些年引发轩然大波的 “雷言雷语”
此次 “不当言论” 虽未披露具体内容,但回顾张雪峰的成名之路,争议从未缺席。2023 年 6 月,他因一句 “闭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引爆 “新闻无用论” 之争,被学界批评 “忽视行业社会价值”,却在普通家长中收获 “人间清醒” 的赞誉。同年更放出 “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 ‘ 舔’” 的言论,不仅引发文科群体强烈反弹,还招致博主起诉,虽因 “未指向特定个人” 未被法院受理,却让其 “功利主义” 标签深入人心。
这些言论背后是精准的流量算计。作为从《七分钟解读 34 所 985 高校》起家的网红名师,张雪峰深谙普通家庭的教育焦虑。他反复强调 “普通本科竞争力弱”” 冷门专业无价值 “,将专业选择简化为” 就业回报率 “计算,恰好击中了底层群体” 试错成本高昂 “的痛点。这种” 极端务实 ” 的风格为他带来商业成功 ——2024 年推出的 11999 元、17999 元两款志愿咨询套餐,每次直播都被一抢而空,甚至 2026 年的名额已售罄,单场直播最高进账上亿。
商业韧性:主账号停摆下的流量 “备用方案”
账号被禁的消息并未冲击张雪峰的商业基本盘。数据显示,其关联矩阵账号的带货业务一切如常,仅 “张雪峰讲升学规划” 单个抖音账号,2024 年 9 月以来的图书销售额就达 2500 万至 5000 万元,关联店铺 “峰阅万卷” 总销售额已超 5000 万元。这种抗风险能力源于其精心构建的商业版图:研途教育主攻考研培训,峰学未来聚焦升学规划,业务覆盖从高考到研学的全链条,仅公开数据显示其年收入已超 1100 万元,个人自称资产达 8 亿。
平台处罚的 “选择性影响” 更显意味深长。对比前体操冠军吴柳芳因 “擦边内容” 被禁言同时暂停营利权限的案例,张雪峰的关联账号未受波及,折射出教育内容与商业带货的监管边界差异。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 “主体处罚、附属保留” 的模式,既警示了内容违规行为,又兼顾了成熟商业生态的稳定性。
行业之问:网红教育的流量与责任如何平衡
“张雪峰事件” 本质是网红经济与教育公益属性的碰撞。正如教育产业资深人士所言:”网红需要制造话题维持热度,而教育需要严肃审慎,这种内在矛盾注定其争议不断”。当 17999 元的咨询费被家长疯抢,当一句直播言论能左右专业报考热度,网红名师的话语权已远超传统教育工作者,但相应的责任约束却仍在探索中。
此次处罚或许是重要转折点。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王风和律师曾建议,需构建 “法律威慑 + 技术拦截 + 道德约束” 的防线,推动从 “流量为王” 到 “内容向善” 转型。对张雪峰而言,若账号如期恢复,如何在保持 “实用性” 标签与规避言论风险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商业版图的存续;对整个行业而言,这场风波更应引发反思:当教育咨询成为爆款商品,我们该如何守护其育人本质而非沦为流量祭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