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必看:5 类运动越做越严重,科学康复这样练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而言,运动就像一把 “双刃剑”。选对了能缓解疼痛、助力康复,选错了则可能加重病情,让原本就脆弱的腰椎雪上加霜。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沈主任指出,很多患者在运动选择上存在误区,要么因害怕疼痛久坐不动,要么盲目跟风做不适合的运动,最终导致病情反复。想要通过运动实现康复,首先要明确哪些运动碰不得,再掌握科学的康复运动方法。

先搞懂:腰椎间盘突出为何怕 “错动”

在了解禁忌运动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我们的腰椎由 5 块椎骨组成,每两块椎骨之间都有一个类似 “果冻夹心糖” 的结构,这就是椎间盘。椎间盘分为外层坚韧的纤维环和内部柔软的髓核,它就像一个 “减震器”,能缓冲身体活动时对腰椎的冲击力,同时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当长期久坐、姿势不良、过度劳累或受到外力损伤时,椎间盘外层的纤维环会逐渐出现磨损、破裂。一旦纤维环的完整性被破坏,内部的髓核就可能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而这些神经根负责传递腰部和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信号,受到压迫后,患者就会出现腰疼、腿麻、下肢无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功能,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理。

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核心问题在于 “纤维环受损 +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因此,所有可能增加腰椎压力、导致椎间盘进一步受压、撕裂纤维环或加重神经压迫的运动,都属于绝对禁忌。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说这 5 类让病情越变越糟的运动。

警惕!这 5 类运动正在 “伤害” 你的腰椎

(一)过度弯腰运动:直接挤压突出髓核

生活中很多看似常见的弯腰动作,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却暗藏风险。像仰卧起坐、站立弯腰摸脚尖、硬拉、弯腰扫地或拖地等,都属于过度弯腰运动。这类运动的核心问题在于,会让腰椎前屈幅度远超正常生理范围,导致椎间盘后侧承受的压力急剧升高。

以仰卧起坐为例,做这个动作时,腰部需要持续发力前屈,此时椎间盘后侧的压力会比站立时增加 3-4 倍。对于纤维环已经破裂的患者来说,这种压力会进一步挤压突出的髓核,可能让髓核从破裂处脱出更多,加重对神经根的压迫,进而导致腰疼、腿麻症状加剧。而站立弯腰摸脚尖时,不仅腰椎前屈压力大,身体的重量还会集中在腰部,相当于在 “脆弱的椎间盘上再压一块石头”,很容易诱发急性疼痛。

沈主任建议,患者如果需要捡东西或搬抬物品,一定要改变 “直接弯腰” 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屈膝下蹲,让腰部保持挺直状态,然后用腿部的力量站起来,这样能将压力转移到腿部肌肉,最大程度减少对腰椎的伤害。如果是日常清洁,也可以借助长柄工具,避免频繁弯腰。

(二)剧烈跑跳运动:反复冲击脊柱

篮球、跳绳、快速跑步、立定跳远等剧烈跑跳类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样不友好。这类运动的特点是会产生垂直方向的冲击力,而且这种冲击力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强,直接作用在脊柱上。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站立时,腰椎承受的压力约为体重的 1 倍;慢走时,压力约为体重的 1.2 倍;而快速跑步时,每一次落地,腰椎承受的压力会达到体重的 3-4 倍。对于椎间盘已经突出的患者来说,这种反复的震动和冲击会不断 “挤压” 椎间盘,让突出的髓核持续刺激神经根,不仅可能加重原有症状,还可能诱发急性疼痛发作。比如很多患者在打完篮球后,会明显感觉腰部僵硬、疼痛加剧,就是这个原因。

沈主任强调,患者并非完全不能进行有氧运动,而是要选择 “低冲击” 的运动方式。游泳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水的浮力能抵消身体大部分重量,让腰椎在运动过程中几乎不受压力,同时还能锻炼全身肌肉;慢走也是不错的选择,建议在平坦的路面上,保持每分钟 80-100 步的速度,每次走 20-30 分钟,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给腰椎带来过大负担。

(三)扭转腰部运动:撕裂纤维环风险高

腰椎的主要功能是屈伸,正常情况下,腰椎的旋转角度非常有限,一般不超过 30 度。但像高尔夫挥杆、羽毛球扣杀、太极拳中的大幅度扭腰动作、快速转身等扭转腰部的运动,需要腰部在站立状态下快速旋转,而且旋转角度往往远超生理范围,这就很容易对纤维环造成 “撕裂性伤害”。

以高尔夫挥杆为例,挥杆时需要腰部从一侧快速旋转到另一侧,这个过程中,腰椎两侧的纤维环会受到不对称的拉力,原本就有破损的纤维环可能会被进一步撕裂,导致髓核突出的范围扩大。羽毛球扣杀时,除了扭转,还会伴随腰部的发力,双重作用下,对腰椎的损伤会更大。很多患者在进行这类运动后,会出现腰部 “刺痛感”,这其实就是纤维环受损加重的信号。

那么,日常生活中需要转身时该怎么做呢?正确的方法是 “整体转动”,即依靠脚和髋关节的协同运动,让整个身体一起转身,而不是单纯依靠腰部扭转。比如过马路时需要转身观察,就可以先转动双脚,再带动髋关节和身体一起转动,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腰椎的扭转压力。

(四)负荷过大运动:外力压垮腰椎

大重量深蹲、杠铃推举、搬重物、举哑铃等负荷过大的运动,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 “禁忌项”。这类运动的核心问题在于 “外力负荷超出腰椎承受能力”,尤其是当发力姿势不正确时,很可能直接损伤椎间盘结构,导致病情恶化。

很多患者认为 “练肌肉能保护腰椎”,于是盲目进行大重量训练,却忽略了自己的腰椎状况。比如大重量深蹲时,如果腰部没有保持中立位,而是出现 “弯腰” 或 “过度后伸”,那么杠铃的重量会全部集中在腰椎上,可能瞬间让突出的髓核脱出;搬重物时,如果直接弯腰搬起,而不是借助腿部力量,腰部承受的压力会达到体重的 5 倍以上,很容易诱发急性腰突发作。

沈主任提醒,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应绝对避免大重量训练。如果病情恢复较好,想要通过力量训练增强核心肌群,也必须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时要使用腰围保护腰椎,同时确保核心肌群(腹横肌、多裂肌等)发力,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腰部代偿。而且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从小重量开始,逐渐增加,一旦出现腰部不适,就要立即停止。

(五)久坐不动:隐形的 “腰椎杀手”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久坐不动不是 “不运动” 吗?怎么也算禁忌运动?其实,久坐不动是一种 “错误的运动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伤害甚至比某些运动更大。研究表明,坐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高 50%;如果是弯腰坐着,压力会达到站立时的 2 倍以上。

长时间保持坐姿,会让腰椎处于 “前屈” 状态,椎间盘持续受到挤压,同时腰部肌肉会因长期紧张而疲劳,韧带也会逐渐松弛。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 “支撑”,一旦它们的功能下降,腰椎的稳定性就会变差,椎间盘突出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很多办公室患者之所以病情反复,就是因为每天久坐 8-10 小时,腰部长期处于 “高压状态”,久而久之,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

针对久坐的问题,沈主任给出了明确建议:每坐 30-45 分钟,就必须起身活动 5 分钟。活动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比如双手叉腰,缓慢地向后仰腰,每个动作保持 10-15 秒,重复 3-5 次;也可以做 “转腰运动”,但要注意是缓慢转动,避免快速扭转。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能让腰部肌肉放松,缓解椎间盘压力,帮助腰椎恢复自然曲度。

医生支招:科学康复运动这样选

避开以上 5 类禁忌运动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运动该如何选择?沈主任强调,康复期的运动必须遵循 “三大原则”:加强核心肌群、舒缓神经紧张、低冲击性。因为核心肌群是腰椎的 “保护罩”,核心肌群强大了,才能减少腰椎的压力;舒缓神经紧张能缓解腿麻、腰疼等症状;低冲击性则能避免对腰椎造成二次伤害。

(一)推荐的康复运动

  1. 游泳:游泳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 “黄金运动”。无论是自由泳、蛙泳还是仰泳,都能在无压力的环境下锻炼全身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和背部肌肉。水的浮力能让腰椎完全放松,避免运动中的冲击,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压迫。建议每周游泳 2-3 次,每次 30-40 分钟,注意水温不要过低,避免受凉。
  2. 平板支撑:平板支撑能有效锻炼腹横肌、多裂肌等核心肌群,增强腰椎稳定性。做平板支撑时,要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头部、肩部、臀部、膝盖和脚踝在同一平面,双手放在肩膀正下方,肘关节弯曲 90 度,双脚并拢。刚开始可以从每次坚持 20-30 秒开始,逐渐增加到 1 分钟,每天做 3-4 组。注意过程中不要塌腰或翘臀,避免腰部代偿。
  3. 慢走:慢走是最简单、最易坚持的康复运动。建议在公园、操场等平坦的路面上慢走,保持抬头挺胸,腰部挺直,双臂自然摆动,步幅不宜过大,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80-100 步。每次走 20-30 分钟,每天 1-2 次。慢走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同时还能增强腿部力量,减轻腰椎的负担。
  4. 小燕飞(需谨慎):很多患者听说小燕飞能锻炼腰背肌,但其实小燕飞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对于急性期或突出严重的患者,小燕飞会增加腰椎后伸压力,可能加重病情。如果病情处于稳定期,且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尝试 “改良版小燕飞”:趴在床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缓慢抬起上半身,同时抬起双腿,注意不要过度后伸,保持动作 3-5 秒后放下,每次做 10-15 次。做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要立即停止。

(二)康复运动注意事项

  1. 个体化方案:每个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突出部位、身体状况都不同,因此康复运动方案也需要 “量身定制”。患者在开始运动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康复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2. 循序渐进:康复运动不能急于求成,要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比如刚开始游泳时,可以先游 10-15 分钟,适应后再慢慢增加到 30 分钟;平板支撑从 20 秒开始,逐渐延长到 1 分钟。突然加大运动量,很容易导致腰部受伤。
  3. 关注身体信号: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腰部的感受。如果出现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加重,说明运动方式或强度不合适,要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片刻。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4. 结合日常防护:康复运动不仅要在运动时注意,日常防护也很重要。比如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避免睡软床;坐着时使用靠垫,保持腰部自然曲度;避免长时间弯腰、搬重物;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等。只有将运动与日常防护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是一个 “慢过程”,选对运动是关键。避开过度弯腰、剧烈跑跳、扭转腰部、负荷过大、久坐不动这 5 类禁忌运动,选择游泳、慢走、平板支撑等低冲击、强核心的康复运动,同时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能让腰椎逐渐恢复健康。记住,康复路上没有 “捷径”,科学运动 + 日常防护,才是缓解疼痛、预防复发的最佳方式。如果在运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切勿自行调整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