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亿封单强势来袭,消费电子赛道沸腾开启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总有一些瞬间能引发轩然大波。2025 年 9 月 22 日早盘,立讯精密宛如一匹黑马,突然直线封板,最高封单金额超过 46 亿元,这一震撼之举瞬间点燃了整个消费电子板块的热情,让市场目光纷纷聚焦于此。

当日,A 股主要指数集体呈现上扬态势。收盘时,沪指涨 0.22%,深证成指涨 0.67%,创业板指涨 0.55%,科创 50 指数更是表现亮眼,大涨 3.38%。沪深两市成交额为 21215 亿,较上一交易日缩量 2023 亿。在行业板块涨跌互现的格局中,贵金属、消费电子、半导体、通信服务板块涨幅居前,而旅游酒店、能源金属、汽车服务、化肥行业、商业百货、酿酒行业则跌幅居前。

立讯精密的早盘封板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其不仅自身强势涨停,还带动工业富联涨超 6%,进而使得 “果链含量近 50%” 的消费电子 ETF (159732) 大涨 4.47%,盘中更是涌现超 2 个亿资金疯狂抢筹。港股市场的苹果概念股也不甘示弱,瑞声科技、高伟电子、丘钛科技涨近 10%,舜宇光学科技涨超 6%,富智康集团、比亚迪电子纷纷跟涨。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一板块的强势崛起?深入探究后发现,原来是两则重磅消息如催化剂一般,引爆了消费电子赛道。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已与苹果公司的设备组装商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一款消费级设备。目前,该款设备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预计能与 OpenAI 的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消息人士称,立讯精密已获得至少一款 OpenAI 设备的组装合同。此外,OpenAI 还与组装 AirPods、HomePods 和 Apple Watch 的歌尔股份接洽,希望为其未来产品供应扬声器模块等组件。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计划的产品包括类似无显示屏智能音箱,还考虑开发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首批设备的发布时间定在 2026 年末或 2027 年初。这一消息无疑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市场看到了消费电子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与此同时,The Information 发布的另一则博文称,在 iPhone 17 标准版预售表现超预期后,苹果已要求主要代工厂之一的立讯精密,将标准版 iPhone 17 的日产量提高约 40%,并通知部分非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将日供货量提升约 30%。由于中国市场的国补政策对 6000 元以下电子产品提供 15% 补贴,标准版定价 5999 元恰好符合条件,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根据高盛的追踪预购数据,在全球范围内,iPhone 17 所有机型的交货时间都比前代产品更长,其中标准版和 Pro Max 机型增加最多,交货时间分别延长了 8 天。而中国大陆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交货时间平均增加了 17 天,达到 27 天的等待期。这一新闻直接把立讯精密和消费电子推到了风口浪尖,4000 亿市值的立讯精密开盘就一字板涨停,封单高达 46 亿。

除了上述利好消息,上游芯片领域的表现也十分活跃。摩尔线程相关概念股大涨 5.47%,直接和间接参股的公司包括盈趣科技、和而泰、东华软件、联美控股纷纷涨停。上交所官网显示,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 9 月 26 日召开 2025 年第 40 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摩尔线程”)首发事项。摩尔线程主要从事 GPU 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拟募集资金约 80 亿元,将用于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SoC 芯片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近期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大涨行情并非偶然,而是众多利好支撑下的估值提升结果。9 – 10 月是消费电子板块的新品密集发布期,各类新品发布会应接不暇。本月初,华为推出了全新三折叠华为 Mate XTs 非凡大师,同时发布了华为智慧屏 MateTV、华为 MatePad Mini、华为 FreeBuds 7i 等多款全场景重磅产品。Meta 在美国举办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与 Ray – Ban 联名的智能眼镜,并同步发布通过肌电信号操控的神经腕带 Neural Band。还有报道称亚马逊也在入局智能眼镜,计划在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初推出一款名为 Jayhawk 的消费级 AR 眼镜和为送货员开发的另一款带屏智能眼镜 Amelia。本周四(9 月 25 日),小米也将举行发布会,除了聚焦小米玄戒自研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发布会还将推出小米 17 系列三款机型,全系首发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芯片,搭载澎湃 OS 3。而在四季度,还有 VIVO、OPPO 等大厂也将召开开发者大会;11 月中旬,一年一度的 2025 全球消费电子展暨广州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也将如期举办,会议以 “AI 智能,AI 生活” 为主题,集中展示 3C 电子、智能穿戴、音视频产品等。

从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今年 9 月开始到四季度,消费电子板块的利好催化将持续不断。在当前市场 “对利好题材敏感,对利空因素钝化” 的牛市行情背景下,这无疑为消费电子板块创造了一个极佳的估值提升窗口。透过大厂密集发布新品的现象,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新一轮的消费电子景气周期已然强势形成。

回顾 2010 年以来,国内消费电子板块至少经历了两轮强劲的景气周期。第一轮是在 2012 – 2015 年期间,受益于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 4G 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增长,大陆消费电子产业链逐步成长,并陆续进入苹果手机供应链。这一时期,以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为代表的果链企业,通过为苹果提供零部件生产、组装等服务,实现了业务规模的扩张和业绩的增长,股价也迎来显著大涨。第二轮是在 2019 – 2021 年期间,智能手机进入创新爆发阶段,同时叠加 5G 技术的应用,以及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开始进入高端升级、创新军备竞赛阶段。这一阶段,果链、华为链、小米链,以及如 5G、超薄、摄像、屏下指纹等新功能不断涌现,带来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持续爆发增长,并诞生出了大量千亿市值的消费电子龙头企业。

如今,随着 AI 技术的强势爆发和应用落地,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新的产品迭代需求和场景需求,很有可能开启第三轮且规模更大、增量更多、时间跨度更长的景气周期。这一次,不仅是果链、华为链、小米链等大厂手机 / PC 产品创新迭代的集体共振,还有如 AR/VR 眼镜、智能音箱 / 手表等其他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基于 AI 应用落地带来的 AI 产品(如医疗 / 教育 / 服务机器人、车载智能产品等)所带来的巨大增量需求。这些增量需求,都将在今年及未来几年陆续得到兑现。

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 (售价超 600 美元) 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幅超同期整体智能手机市场 (4%)。另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 最新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 4922 万台,同比增长 12.3%。其中,中国出货量为 2080 万台,同比增长 33.8%,增速领跑全球。这充分说明国内消费电子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增速十分可观。

对于投资者而言,消费电子板块进入景气增长周期已成为大概率事件,产业链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增长也具有较高的可预期性。那么,如何把握这一波确定性行情呢?回顾历次消费电子周期行情,涨幅最大且走势较为稳健的公司,基本都是产业链中卡位在关键环节的核心龙头。例如苹果供应链核心代工厂的立讯精密,深度参与 iPhone、AirPods 等产品制造,技术壁垒极高,因此在每一轮苹果创新周期中,都能显著受益。还有兆易创新、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果链核心代表,亦是如此。

尽管相关头部企业的近期阶段涨幅已经较大,但牛市中向来难以轻易判断顶部,加上这一波 AI 创新带来的新市场潜力尚未完全爆发,它们的长期表现依旧值得重点关注。当然,对于一些在创新应用领域,如在智能设备 / 智能穿戴领域已经明确绑定大厂、拿到订单的小市值消费电子企业,也具备很高的增长弹性,不过这类企业在 A 股数量众多,挑选难度较大。

整体来看,对于偏好稳健投资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布局消费电子相关的头部 ETF 来把握这一波行情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以消费电子 ETF (159732) 为例,该 ETF 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消费主题 ETF(最新规模 39.44 亿元),并且独家跟踪国证消费电子指数,权重股以苹果概念股(48%)+ 半导体(26%)双管齐下,覆盖了立讯精密(10.31%)、京东方 A(6.72%)、兆易创新(4.78%)、歌尔股份(4.3%)、蓝思科技(2.9%)等核心标的,“果链含量” 高达 48.1%,在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中位居第一。数据显示,4 月 9 日至今,国证消费电子指数累计上涨 65.56%,期内 12.46 亿元净流入消费电子 ETF (159732),净流额稳居消费电子主题 ETF 第一,这充分表明市场资金对此的一致性认可程度极高。

在 A 股市场,资金抱团确定性高的热门赛道板块并促使板块显著大涨,是一种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现象。对于投资者来说,跟随资金的节奏布局热门赛道板块,无论是成功率还是收益预期,都远比盲目操作更有保障。如今,市场资金的关注焦点已明显聚焦在消费电子板块,未来行情的走向已逐渐清晰。消费电子赛道已然沸腾开启,在众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其未来发展值得市场各方期待,一场属于消费电子的资本盛宴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