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美食的欢乐时刻,有一种危险正悄然潜伏,它就是被称为 “节日杀手” 的急性胰腺炎。近日,西安一名孕妇在饱餐火锅、烧烤后的次日,突感上腹绞痛,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随即接受剖宫产手术。好在救治及时,一周后母女平安出院。这一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一旦发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威胁生命,每个人都不可掉以轻心。那么,急性胰腺炎究竟有哪些症状?哪些人容易中招?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
急性胰腺炎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普通型胰腺炎症状与胃炎相似,疼痛通常持续几个小时至一两天后会有所缓解。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极为凶险,可在 48 至 72 小时内迅速危及生命,致死率高达 10% 至 20%。当发展为重症时,不仅胰腺自身受损严重,胰液还会从破损的胰腺中流出,如同消化食物一般,侵蚀周围器官组织,引发并发炎症及坏死,进而危及生命。其常见症状如下:
- 腹痛:多表现为进食后不久,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剧烈,常如刀割般绞痛,且疼痛会向背部放射。
- 恶心、呕吐及腹胀:这些症状多在起病后出现,患者可能频繁呕吐,但呕吐后腹痛、腹胀症状并不会得到缓解。
-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中度以上发热,发热症状持续 3 到 5 天。若胰腺发生坏死,患者则可能出现高热。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症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皮肤发黄、血压下降、脉搏变浅、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及休克;皮下出血,腰部、上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紫色瘀斑。
哪些人易患急性胰腺炎?
- 患有胆道疾病的人:如胆结石患者,由于胆汁的排泄口和胰腺导管开口有一个共用的胆胰壶腹部,若此处被胆结石堵塞,会致使胰液排出受阻,胆汁反流至胰管内,从而对胰腺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胆源性胰腺炎。
- 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的人: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用于消化食物,但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促使胰液过度分泌,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在细小的胰管内堆积难以排出,导致胰管压力增大,诱发急性胰腺炎。同时,酒精本身就可直接损伤胰腺并引发胰腺炎。
- 患有高脂血症的人:甘油三酯降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会直接损伤胰腺,且高甘油三酯及乳糜微粒会使血液粘滞度增加,导致毛细血管堵塞,加重胰腺缺血坏死,使得胰腺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即高甘油三酯血症型胰腺炎。
- 其他因素:胆道感染、药物、手术及创伤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比如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的使用,腹部的外科手术、严重创伤,以及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细菌(如肺炎衣原体)感染等。
如何应对急性胰腺炎?
应急处理避开误区
- 体位调整:帮助病人处于仰卧体位,双腿屈曲,使肚子放松,以减轻腹部肌肉紧张,缓解疼痛感。
- 情绪安抚:尽量安慰病人,让其情绪放松、平静,减少挣扎、滚动等,避免因情绪波动加重身体负担。
- 禁食禁水:此时千万不要让病人进食、喝水,因为食物和水进入胃肠道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而处于炎症状态的胰腺,过多的胰液分泌会加重自身消化,导致病情恶化。
- 避免错误操作:当病人疼痛难忍时,家属不能为其揉肚子,揉肚子可能会使腹膜炎扩散或加重病变。同时,绝对不能给病人吃止痛药,尤其是麻醉性止痛药,这会掩盖腹痛症状,给医生的诊断增加困难。
- 及时就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就诊,以便医生及时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积极预防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胆道疾病和血脂状况,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过量饮酒,远离高油脂食物。保持规律进餐,荤素搭配合理,做到均衡膳食。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 加强锻炼: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次数和时间。
-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剧烈且持续性的腹痛时,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切不可拖延,以免延误病情。
医生特别提醒:国庆假期即将来临,在尽情享用美食之际,一定要切忌暴饮暴食。饮食上尽量做到 “三不要”:蛋白、糖分、脂肪摄入均不要过量,避免加大胰腺负担。保持日常荤素搭配合理、均衡膳食,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