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 “SHIELD”:这一个词,或许能拦住 1/3 的阿尔茨海默病 —— 别等大脑 “生锈” 才想起防护

每三秒钟,全球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痴呆症,而其中绝大多数病例的背后,都藏着同一个名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当下,全球已有约 5000 万人被这种疾病缠绕 —— 他们可能会慢慢忘记家人的模样,记不清自己走过无数次的回家路,甚至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对于家属而言,漫长的照护过程更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 “消耗战”,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如影随形。更令人揪心的是,据预测,到 2050 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将突破 1.3 亿,这意味着未来每几十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位患者。

但请别把阿尔茨海默病当成 “老年必然”,更别等到症状出现才追悔莫及。2024 年《柳叶刀》委员会发布的重磅报告早已给出希望:通过规避 14 个可修改的风险因素,多达三分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完全可以预防。这 14 个风险因素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 从脑外伤、高血压等生理问题,到抑郁、社交隔离等心理与社交困境,再到吸烟、饮酒过多等不良习惯,甚至教育程度过低、视力听力下降都被纳入其中。

可问题在于,对普通人来说,要同时监测和管理 14 个独立的健康目标,难度实在太大。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需要 “提前布局”,往往要在症状出现前几十年就开始行动,复杂的清单很容易让人半途而废。就像我们很难记住所有中风预警信号,直到 “FAST”(面部、手臂、言语、时间)助记法出现,才让大众能快速掌握关键信息。如今,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也需要这样一个简单、好记的 “行动指南”—— 而 “SHIELD”(睡眠、头部损伤预防、锻炼、学习和饮食),正是这样一把守护大脑健康的 “钥匙”。

第一支柱:Sleep(睡眠)—— 让大脑 “好好排毒”,别让熬夜偷走记忆

睡眠不是 “浪费时间”,而是大脑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段,更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 “基础防线”。你可能不知道,大脑在深度睡眠时会启动一套 “排毒系统”—— 通过脑脊液的流动,将白天产生的代谢废物(包括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淀粉样 β 蛋白)及时清除。如果睡眠不足或质量差,这套 “排毒系统” 就会失灵,有害物质在大脑中堆积,长期下来,认知衰退和痴呆症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睡眠》期刊曾发表研究指出,中年时期(45-65 岁)如果长期每晚睡眠不足 5 小时,或频繁在夜间醒来,未来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会比睡眠充足者高出 2-3 倍。更糟糕的是,睡眠问题还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会增加肥胖、高血压、抑郁的风险,而这些恰恰是阿尔茨海默病的 “帮凶”。

或许有人会说 “我白天补觉行不行”,但事实是,碎片化的补觉无法替代完整的夜间睡眠 —— 大脑的 “排毒” 过程主要在凌晨 2-4 点的深度睡眠阶段进行,错过这个时段,补再多觉也难以弥补。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把 “熬夜” 当成常态: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屏幕,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让大脑每晚都能享受 7-8 小时的 “深度修复”,这才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最基础也最有效的一步。

第二支柱:Head injury(头部损伤预防)—— 别让 “小磕碰” 埋下大隐患

提到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很多人会忽略 “头部损伤”,但科学研究早已证实:脑外伤(哪怕是轻微的脑震荡)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升高存在明确关联,而且损伤越严重、次数越多,风险越高。更值得警惕的是,头部损伤的影响往往是 “累积性” 的 —— 年轻时的一次意外撞击,或许当时没有明显症状,但几十年后,可能会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 “导火索”。

很多人以为头部损伤只发生在高强度运动或意外事故中,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骑自行车时没戴头盔摔倒、上下楼梯时滑倒撞到头部、甚至伴侣间的暴力行为导致的撞击,都可能造成脑损伤。尤其是老年人,随着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跌倒导致头部损伤的风险更高,而这类损伤往往会加速认知功能的衰退。

预防头部损伤,需要从细节入手:骑自行车、电动车、滑板时,务必戴好头盔;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要在墙角、桌角安装防撞条,清理地面杂物避免滑倒;参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时,要遵守规则,避免恶意撞击;如果发生头部撞击,哪怕当时感觉没事,也要密切观察后续是否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别把 “小磕碰” 不当回事,保护好头部,就是在为几十年后的大脑健康 “保驾护航”。

第三支柱:Exercise(锻炼)—— 让身体动起来,给大脑 “充能”

如果说有哪种生活习惯能 “一站式” 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那一定是锻炼。它不仅能直接改善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抑郁等多个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还能直接为大脑 “赋能”—— 促进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生长,增加大脑血流量,提高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甚至能延缓大脑萎缩的速度。

《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的研究显示,身体活动不足可能导致全球五分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很多人觉得 “锻炼是年轻人的事”,或者认为 “必须去健身房才算锻炼”,其实完全没必要。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来说,“适度且规律” 比 “高强度” 更重要:每天快走 30 分钟、饭后散步 15 分钟、跳广场舞、打太极、做家务…… 这些日常活动只要能让身体动起来,就能产生效果。

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必追求高强度运动,选择自己能坚持的方式最重要。比如每天早上到公园快走一圈,晚上和家人一起散步聊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社交,一举两得。记住,锻炼不是 “心脏专属”,更是 “大脑的良药”。从现在开始,别再久坐不动,哪怕每天只动 20 分钟,长期坚持下来,也能为大脑筑起一道坚固的 “防护墙”。

第四支柱:Learning(学习)—— 让大脑 “不停转”,积累 “认知储备”

“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背后藏着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大智慧。《柳叶刀》的研究指出,未完成中等教育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高出 50% 以上。这是因为学习能帮助大脑积累 “认知储备”—— 就像给大脑 “充值”,让它在面对损伤或疾病时,依然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简单来说,长期坚持学习的人,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更密集、更灵活。即使未来大脑中出现淀粉样 β 蛋白等有害物质,丰富的 “认知储备” 也能延缓症状的出现,让他们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清晰的思维和记忆力。比如同样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生坚持阅读、学习新技能的人,出现记忆力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可能会比从不学习的人晚 3-5 年。

学习的形式没有限制:可以是读一本新书、学一门外语、练一种乐器,也可以是学做一道新菜、玩益智游戏(如下棋、拼图)、甚至是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新功能。关键是让大脑 “不停思考、不断接受新信息”。别觉得 “年纪大了学不会”,大脑的可塑性会伴随一生 —— 哪怕是 70 岁开始学画画,也能为大脑增加 “认知储备”,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第五支柱:Diet(饮食)—— 吃对食物,给大脑 “喂饱营养”

没有哪种食物能 “神奇地”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但错误的饮食会加速大脑老化,而健康的饮食则能为大脑提供充足的 “燃料”,延缓认知衰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与大脑炎症、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 而这两个因素,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诱因。

其中,地中海饮食被公认为 “最有益于大脑健康” 的饮食模式之一。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强调橄榄油、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鱼类的摄入,同时限制红肉、加工食品、添加糖的摄入。比如每天用橄榄油烹饪,每周吃 2-3 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富含 Omega-3 脂肪酸,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每天吃一把坚果(如核桃、杏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这些习惯都能为大脑提供优质营养。

当然,不必严格照搬地中海饮食,关键是掌握 “均衡、天然” 的原则:少吃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甜点等加工食品,多吃新鲜的天然食物;减少红肉(猪、牛、羊肉)的摄入,增加白肉(鸡、鸭、鱼)和豆制品的比例;做饭时少盐少糖,多用蒸、煮、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健康饮食不是 “自我惩罚”,而是对大脑的 “长期投资”—— 现在吃对每一口,都是在为几十年后的记忆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存钱”。

阿尔茨海默病从来不是 “不可预防” 的,它的风险藏在我们每天的睡眠、运动、饮食、学习习惯中,也藏在对头部安全的重视程度里。而 “SHIELD” 这五个字母,就像五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大门 —— 不需要复杂的计划,不需要昂贵的成本,只需要从现在开始,把睡眠睡足、把头部护好、把身体动起来、把大脑用起来、把饮食吃对。

2050 年全球 1.3 亿患者的预测,不是 “注定的结局”;家人逐渐忘记你的模样,也不是 “老年的必然”。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从来都不晚 —— 哪怕你现在 20 岁、30 岁,提前养成 “SHIELD” 的习惯,就是在为大脑健康 “打底”;哪怕你已经 50 岁、60 岁,从现在开始改变,也能显著降低风险,延缓认知衰退。

记住 “SHIELD”,记住这五个守护大脑的关键词,别等大脑 “生锈” 才想起防护。从今天起,用小小的行动,为自己、为家人筑起一道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坚固防线 —— 毕竟,能清晰地记住生活的美好,能长久地陪伴爱的人,才是晚年最珍贵的幸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